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字号:
大 中 小



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发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6年1月1日起实行)中列举的25种传染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疑似症状,师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王健
副组长:李传伟、庄彦生、孟庆宁、高恒岭、刘春花、刘永国、魏凯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教育宣传和舆情处置组、后勤保障组。
(一)综合协调组
组 长:李传伟
副组长:孟庆宁、高恒岭、刘永国
成 员:李振蕾、马建军、曹绪胜、张玉国
工作职责:组织实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与上级及相关部门的对接和应急联络处置。
(二)教育宣传和舆情处置组
组 长:高恒岭
副组长:雷宛如、夏艳红
成 员:贺光、房晓华、王鹏、秦倩倩
工作职责:负责实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宣传引导;收集整理实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组织相关新闻发布工作; 负责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负面舆情引导和管控。
(三)后勤保障组
组 长:刘玉伟
副组长:张哲、王振
成 员:董秀芝、魏斌
工作职责:负责实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物资筹集及疫情应急处置的物资购置。
四、应急处理原则和措施
(一)传染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疑似症状
1.学校明确疫情报告人,建立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追踪记录,及时了解学生因病缺课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症状或流行性病例异常增多现象,要立即向县教体局和卫健局报告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启动应急预案。
2.学校积极配合卫健疾控机构进行现场疫情核实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流行特点和发生原因,明确事件的性质,为卫生健康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学校对确认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病人、疫点消毒、宣传教育、易感人群预防服药等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对新发病人要做好跟踪登记和隔离工作,及时通知病人家长。隔离期间的病人严禁到校(园),病愈后须经医疗卫生部门诊断确认后,方可返校。为及时控制疫情,必要时疫情所在学校可经县政府和县教体局批准暂时停课。出现暴发疫情的学校要建立疫情日报制度,将每日新发病人情况、采取的防控措施等报告县教体局和县卫健局。
(二)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
1.食物中毒事故是指学校违反食品卫生法,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师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导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突发事件。
2.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后,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拨打120,并及时向县教体局、卫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医护工作者对中毒师生进行抢救。
3.学校应组织专人保护现场,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学校应搜集可疑食品和患者排泄物以备化验,整理搜集原始材料和相关证据,积极配合教育、卫健和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三)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学校应明确国家对疫苗接种工作的规定,积极配合县卫健部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的宣传、动员等工作,督促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的疾控机构或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接种。
2.学校应建立健全入学、入托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新生入学时按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未按要求完成预防接种者,应当要求其及时补种。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要配合疾控机构,组织开展预防服药和应急接种。
3.未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校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活动。
4.发现有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病例,应立即报告县卫健局和县教体局,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同时通知学生家长,协助卫健部门做好安抚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事件名称、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特征、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向县教体局报告,同时学校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上报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卡”。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学校主要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成立现场保护、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紧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护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做好稳定师生情绪工作,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配合做好来校或去医院家长的思想工作。未经县教体局和有关部门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同时严禁个人私自发布事件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为提高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灾难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难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涝、冰雹、地震等自然灾难发生后的应急救助响应。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王健
副组长:李传伟、庄彦生、孟庆宁、高恒岭、刘春花、刘永国、魏凯
下设办公室:孟庆宁
成 员:刘玉伟、李振蕾、马建军、曹绪胜、张垂辉、张玉国及全体班主任
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1.及时向县教体局汇报灾情和救助工作进展情况。
2.联系民政局,做好救灾物资的登记、收集、保管和分配工作。
3.负责灾后防疫和校园卫生整治工作,联系卫生疾控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4.落实灾后校园各项安全管理规范和措施。
5.做好危困教职工的救助和校园灾后重建工作。
6.保障救灾信息畅通,做好救灾宣传,加强灾后值班纪律。
三、灾情报告
(一)密切关注气象、地震和灾难预告部门发出的灾情预警。
(二)灾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灾难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难后果,救灾工作和受灾师生生活安排情况。
四、灾难救助应急反应
(一)救助领导小组进入工作状态,研究确定救灾工作事宜。
(二)迅速组织受灾师生按照应急预案,紧急转移,安排师生的学习、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抢险救灾,配合调查取证,做好伤患人员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伤患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对家属的安抚工作,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