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我校在山东省黄河文化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论坛暨黄河文化育人现场会做典型发言
东阿县实验中学
2023-05-30

赞!我校在山东省黄河文化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论坛暨黄河文化育人现场会做典型发言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赞!我校在山东省黄河文化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论坛暨黄河文化育人现场会做典型发言

 

掬一捧黄河之水,颂千年华夏之光。5月25日——26日,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省黄河文化的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论坛暨黄河文化育人滨州现场会在滨州召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以“生态•生长•生成”为主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申培轩,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屈跃宽等出席并致辞。全省各市、县教科研机构负责人、教科研人员,有关学校负责人、骨干教师,高校相关专家共600余人参加。我校陈忠伟校长应邀做了精彩的经验交流。

 

东阿县实验中学陈忠伟校长做了题为《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思政主旋律》的经验交流。陈校长从“黄河大思政”一体建设、“黄河小卫士”C位出镜、“项目式活动”赋能成长、“黄河微思政”润物无声、“育人心空间”丰富拓展、“学科大合唱”异彩纷呈六个方面展开。近年来,东阿县实验中学充分发挥地处黄河岸边的宝贵地理优势,传承黄河文化立德树人,赓续黄河精神铸魂育人,采用常规式智慧课堂、沉浸式现场教学、案例式主题互动、全员式升旗仪式、宣传式调查问卷、主题式同构思政课、创编校本教材、培养黄河小卫士等方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努力培养具有黄河精神特质、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让母亲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青春风采。

 

合力奏响新时代黄河思政主旋律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会议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东阿县实验中学聚焦“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积极创新大思政工作理念,将黄河精神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推进黄河思政品牌建设,通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提升育人实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奏响了新时代黄河思政的铿锵旋律。

 

东阿县实验中学地处黄河岸边,学校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宝贵地理优势,传承黄河文化立德树人,赓续黄河精神铸魂育人,采用常规式智慧课堂、沉浸式现场教学、案例式主题互动、全员式升旗仪式、宣传式调查问卷、主题式同构思政课、创编校本教材、培养黄河小卫士等方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努力培养具有黄河精神特质、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让母亲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焕发出更加动人的青春风采!

 

一、支部共建联建,“黄河大思政”一体建设

 

东阿县实验中学党支部积极与相关支部共建联建,拓宽黄河思政建设的范围,实现大联建领唱黄河思政一体化建设。

 

与东阿黄河河务局党支部共建,利用河务局专业平台和丰富资源,通过“走出去”黄河边现场实践教学、“引进来”举办《黄河保护法》专题报告等方式,实现了支部共建、资源共享,积极学习宣传《黄河保护法》,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与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支部共建,利用抢救性发掘拍摄的东阿县老复员战士以及抗美援助老战士视频,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薪火相传,红色故事进校园”和“老兵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思政教育中强思想,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

 

与中共东阿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支部委员会共建,参观“鹊乡检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法制副校长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与东阿县阿胶影视城党支部共建,通过参观东阿县红色文化展览馆、东阿县军事历史展陈馆,了解东阿县委发展的历史和东阿人民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抗战史,对党员和师生实现了红色教育,坚定了政治信仰。

 

通过一系列的共建联建活动,实现了对党员、思政教师和学生系统性的黄河文化教育,从而实现了黄河大思政一体化建设。

 

二、讲好黄河故事,“黄河小卫士”C位出镜

 

学校将“小先生”制融入到智慧课堂的构建中,培养“黄河小卫士”。“黄河小卫士”评选活动已成为学校黄河文化建设的亮点,目前,“黄河小卫士”共培养了两批,通过严格的初选和复选,评选出109名品学兼优、能力出类拔萃的“黄河小卫士”,他们或利用黑板报宣传黄河战略、或小手牵大手与家长共同保护母亲河,或通过演讲比赛宣讲黄河,或参与黄河故事比赛话说黄河,或参与以黄河为主题的书画比赛,或录制保护黄河的微视频。

 

课堂上,“小先生”通过课件、短视频等方式,将黄河精神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讲党史、讲宪法、讲《黄河保护法》,采用青少年学生听得进、听得懂的语言,以更易理解、更好把握的方式方法,通过案例式、沉浸式、体验式教学,讲好新时期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黄河精神带着热气、灵气、地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涵咏黄河文化,“项目式活动”赋能成长

 

为了推进黄河思政教育,东阿县实验中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活动,将黄河文化全面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注重实践育人。

 

学校用好用活“黄河岸边法治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阿军事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以“传承黄河文化,赓续黄河精神”等主题国旗下讲话、“我和母亲河有个约会”等主题征文、精品微电影展播、寻访“黄河博物馆”“孔繁森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讲述革命烈士孙秀珍等东阿故事为载体,开展“黄河校园文化阵地”“黄河精神我来讲”等项目式实践活动,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强化黄河思政大课堂建设,以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滋养青少年学生的灵魂。

 

四、弘扬黄河精神,“黄河微思政”润物无声

 

东阿县实验中学开发云研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云研学活动,统筹各种黄河主题的网站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了“黄河微思政”云研学系列教材,从战略纲要、依法保护、黄河知识和黄河故事等方面进行宣传和研学,目前已经编辑50余期,开发校本教材40节,云研学教材6节。学校通过学校思政公众号“东阿黄河风光快闪”、“东阿黄河印象”等栏目,直观形象地推介和宣传东阿域内黄河知识,潜移默化进行黄河思政教育。“黄河思政”系列校本教材目前已经完成编辑工作,准备出版。

 

五、沉浸现场教学,"育人心空间"丰富拓展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神,东阿县实验中学秉持“让教育润泽人生影响未来”的办学理念,紧抓黄河发展战略机遇,将黄河精神、黄河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教学科研中,引导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传承黄河文化,赓续黄河精神,传播黄河声音,讲好黄河故事。带领老师们深挖本土资源,以黄河文化引领思政教育,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沉浸式”黄河思政课教学,让黄河文化在思政课上“活起来”。

 

积极组织党员、思政课教师和“黄河小卫士”及部分学生到黄河岸边现场开展“传承黄河文化 赓续黄河精神 ”黄河思政现场教学活动。通过发放黄河保护相关材料、颁发红色讲解员证书、宣讲黄河保护法、进行“黄河小卫士”宣誓、集体合唱《黄河大合唱》、模拟宪法宣、跨学科“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和“你我弯弯腰、黄河更美好”等活动内容,学校真正将黄河文化精神内涵镌刻于心。

 

通过现场让2021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张道强讲述黄河执法的故事和检察官向同学们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引导同学们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注重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黄河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党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宪法、黄河保护法等知识从思政教材中鲜活地走出来,让学生愿意接纳,主动接受,在思想上加深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增强对思政课的认识和兴趣,真正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为学生筑牢理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六、聚焦核心素养,“学科大合唱”异彩纷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学校自觉探索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积极而又稳妥的课程策略,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语文课上,赏析名篇《黄河颂》,体验母亲河的伟大精神;思政课上,用典型案例讲黄河战略,分析如何依法保护黄河;化学课上,通过净化黄河水实验,升华到用黄河文化、黄河精神,净化青少年的心灵;历史课上,叙述黄河的历史渊源,坚定文化自信;书法课上,“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书法作品,成为靓丽的风景;音乐课上,师生排练黄河大合唱和黄河大秧歌,声音洪亮,气势恢宏,舞姿优美;手工课上的剪纸、黄河泥塑等手工作品羽羽如生、惟妙惟肖……

 

学校加强学科间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顶层设计,统筹黄河思政跨学科资源,实现了跨学科的“联唱”,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作用,统筹各学科教学资源,培育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学生核心素养,丰富了黄河思政内容,推进了黄河思政建设。

 

不懈的努力换来硕果累累,东阿县实验中学黄河思政的创新先进经验,被光明日报、山东省电视台、《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报》、齐鲁网闪电新闻、聊城市电视台、东阿融媒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东阿县实验中学会以打造“黄河思政”品牌课程为契机,让黄河之水真正“流”进青少年心田,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母亲河,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