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
字号:
大 中 小



特色发展
东阿县南湖行知学校“每人一样乐器学习”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演奏是进行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展示音乐创作成果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增强音乐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将生命奏响”器乐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对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器乐演奏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舞台表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掌握器乐演奏的专业演奏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
(一)落实核心素养,形成音乐学习能力。
1.总目标
(1)知识目标
系统了解所学乐器的历史、发展等相关知识,掌握器乐基础理论与基本演奏方法,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变化、结构分句,做到音准、节奏、音色统一。倾听和辨别自己的演奏,发展内心听觉,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2)素质目标
有较强的独奏、伴奏、合奏能力,形成音乐专业生的培养品质,成为优秀的器乐研究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够胜任中级水平以上的器乐演奏,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较高的多元音乐文化素养。
(3)能力目标
掌握器乐本专业的基本演奏技巧及演奏方法,具有较高的器乐演奏水平;准确把握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保证乐曲的准确性、流畅性、情感性、完整性、和谐度。通过独奏、室内乐重奏、合奏以及乐团的排练等学习方式,培养音乐学习创新思维,形成服务于地方音乐发展建设以及传播地方音乐文化的能力。
2.学段目标:
①熟练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中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和创意,运用适当的技巧表现乐曲的情感,增强乐曲的感染力。
②能够视奏简单的合奏谱,在合奏中正确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按乐谱要求准确奏出自己的声部,关注不同声部间的和谐均衡,根据指挥要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演奏,自信、有表现力地参与齐奏、合奏等演奏活动,享受合作的乐趣。
③每学年能够演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和复杂性的独奏乐曲1首,重奏乐曲1首,合奏乐曲1首。参与演出活动,交流演奏经验,改进和提高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二)教师专业素养及课程能力提升
1.专业教师: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技巧,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素养及乐器演奏的教学能力。
2.非专业教师: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技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及演奏水平。
3.每位教师具备较高的指挥水平及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能力。
(三)形成成熟的落实机制,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课程
1.严格落实集团乐器课程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制定成熟的课程实施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保障课时安排,提高课程的开设标准和质量效果。
2.制定器乐课程评价机制,课堂团队每周组织调研反馈,用评价机制引领器乐课程建设发展,打造聊城市音乐学科特色品牌课程。
三、课程内容:
(一)初中器乐课程架构(图)
(二)器乐开设种类
东阿县南湖行知学校“将生命奏响”器乐演奏课程主要包括民族乐器、西洋乐器、课堂乐器、详见下表:
乐器组 | 器乐种类 | |
民乐 乐器 | 拉弦组 | 无 |
弹拨组 | 琵琶、中阮、古筝 | |
吹奏组 | 竹笛、葫芦丝 | |
打击组 | 民族大鼓、战鼓 | |
西洋 乐器 | 弦乐组 |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贝司) |
铜管组 | 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 |
木管组 |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巴松)、萨克斯 | |
打击组 | 定音鼓、大军鼓、小军鼓、大镲 |
(三)器乐课程体系(见附件:1)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见附件2)
四、课程实施:
(一)学科:
1. 保障课时:严格落实集团要求,每周器乐课的课时安排为:一节常态课+一节课外活动,根据年级课程情况自行安排上课时间,建议分年级上课,体现器乐课程教学的梯度,有条件的学校班额尽量缩小,确保个性化专业指导的落实和上课效果。
2. 落实机制:建立完善的器乐课程落实机制,将学型、课程体系、学程、学情调研、乐器测评、演奏实践进行整体设计,确保课程开设的效果,同时积极挖掘社会优质资源,酌情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二)教师:
1.课前:各乐器组制定科学、成熟的学型、课程体系、学程,定期组织好教研会商、提前一周备课。
2.课中:创新性落实课堂学型,做好乐器演奏的专业示范、课堂组织、学生个性化指导及学生课堂评价。
3.课后:针对性地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定期组织学生课堂调研、座谈,期中、期末组织器乐测评和校内外展演。
(三)学生:
1.学:主要包括对乐器的认识、乐器演奏的基本方法、音乐知识和要素的表达、乐曲的完整表现。
2.练:根据集团器乐课程分段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要求,灵活运用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组织学生练习,练习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主练习和合作练习。
3.演: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演奏实践,积累演奏经验,改进和提高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展演方式以普适性的乐器展演和高水平的乐团展演为主。
五、课程评价:
1. 学校器乐课程评价:
(1)严格落实集团器乐课程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并形成本校器乐演奏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开学第一周展示、评价,占比10%。
(2)制定学型、课程体系、学程,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期中、期末集团借助督导随机抽测、座谈,评价量化,占比20%。
(3)全力推进乐团发展,每学期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四节一会”、集团“五个一”社团展演等),推出优秀乐团,评价量化各校及教师个人,占比70%。
2.教师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通过专业素养技能考核、课堂实施情况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并严格落实以下具体要求,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留存学生作品成果。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