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专项规划】东阿县县乡公路网调整规划(2017-2035)
1137152400421564XM/2018-4373697
东阿县交通运输局
2018-03-13

【专项规划】东阿县县乡公路网调整规划(2017-2035)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东阿县县乡公路网调整规划












东阿县交通运输局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0183

目    录

一、概述

(一)规划调整背景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编制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并经国务院批准后发布。在此基础上,省厅对全省省道网路线方案进行了梳理,编制了《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2015-2030年)》,经省政府同意后于20158月发布。

国道、省道的功能和布局发生了重大调整,县道、乡道的功能和网络形态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也印发了《关于印发县道网规划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鲁交规划【201587号)。在此背景下,及时开展县道网规划调整工作,重新审视县道的功能定位、规模结构、路网布局,对于适应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变化和保障公路网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新时期东阿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范围、对象及期限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东阿县全部行政区域,具体包括2个街道(铜城街道、新城街道)、7个镇(姜楼镇、刘集镇、鱼山镇、大桥镇、牛角店镇、姚寨镇、高集镇)、1个乡(陈集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东阿经济开发区)。

规划对象:东阿县域内县道、乡道。

规划期限:规划基年为2017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



























1-1 东阿县行政区域图

(三)规划原则

规划调整的主要原则是:

1、符合性原则

要服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总目标,要符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求,要与国、省道规划相协调,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等规划的衔接。

2、整体性原则

要把区域公路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既要注重完善县道自身结构与布局,又要注重与省道、乡、村道的功能差异和网络衔接,同时还要注重与相邻市、县(市、区)路网的衔接,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前瞻性原则

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着眼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公路交通发展需求,提高前瞻性,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4、继承性原则

要以既有县道为基础,既要注重规划新路线,又要注重对既有路线的优化和调整,同时注重加强新规划路线与既有路线的衔接,考虑县道的网络形态、编号体系的延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可行性原则

要注重规划的可行性,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环境、土地、资金等因素,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二、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下游,处于山东省丘陵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县境沿黄河呈西南东北向,东、南以黄河为界,分别与平阴、梁山县隔河相望;西、西南与东昌府区、阳谷县为邻;北以赵牛河为界,与茌平县相分;东北与齐河县接壤。

东阿县土地总面积729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10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为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杂技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

东阿县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阿胶养生”“黄河生态”“鱼山梵呗”“喜鹊吉祥”是东阿特色历史文化品牌,“鱼山梵呗”“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邓庙石刻造像、梵呗寺、静觉寺等文化遗迹。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暨东阿影视城投资2亿元,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园区”。阿胶生物科技产业园5A级旅游项目和梵呗音乐广场正在规划建设。全国第一个平原国家级森林公园-东阿国家级黄河森林公园已经建成。

东阿县坚持“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战略,主要产业有阿胶、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等,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阿胶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投资10亿元的阿胶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以铝塑板、铝单板等产品为主的东昌集团,以精品钢球、单晶硅为主的东阿钢球集团,以方便食品为主的东阿华丰公司,迅速成为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东阿工业园区设施功能完善,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亿元,增长7.1%,占聊城市的7.0%。1990年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低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1.9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6元,分别增长8%8.5%

(二)公路发展现状及评价

1、综合交通

1)公路

东阿县境内主要国省道有G105G341S325、规划青兰高速G22等。截至2016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25公里。

2)铁路

目前东阿境内有规划的泰聊铁路,但尚未通车运行。

3)水运

目前东阿境内有河无航运。

东阿境内现有1座平阴黄河大桥,为G105在东阿县大桥镇跨黄河通道。浮桥有东大浮桥、燕李浮桥、位山浮桥、渔龙浮桥、渔姜浮桥、黄金浮桥、美文浮桥、富民浮桥、众川浮桥等。

(4)客货运站场

东阿有二级客运站东阿县汽车站一处,位于前进街北首路东、新聊滑路路南,占地规模78.28亩,面积46854平方米。

镇(办)四级客运站2处,分别为姚寨客运站和刘集客运站,五级客运6处,分别为姜楼客运站、大桥客运站、牛店客运站、高集客运站、鱼山客运站、顾官屯客运站、位山客运站和铜城客运站。至此,除陈集乡、铜城办事处、新城办事处、工业园区紧邻县城外,全县乡镇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

另有聊城东阿治超检测站,这是交通部在山东省首批建设的9个 Ⅰ类治超检测站之一,位于大桥镇大太平村北侧,占地30亩,20081111日检测站正式启用。

2、东阿县公路发展现状

近年来,东阿县公路交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对外公路交通条件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补充,沟通城乡、辐射周边的公路网络。

截至2017年底,东阿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820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34.7公里,占通车总里程的7.4%

2017年东阿县公路网结构见表2-1

2-1 东阿县2017年公路结构等级表

单位:公里


合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合计

1819.774

47.558

87.143

130.397

1554.676

国道

53.904

17.507

36.397

0

0

省道

62.579

30.051

32.528

0

0

县道

121.646

0

17.337

96.777

7.532

乡道

113.638

0

0

24.099

89.539

村道

1468.007

0

0.881

9.521

1457.605


2-2 东阿县公路网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示意图

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省道占6.4%,县道占6.7%,乡道占6.2%,县乡道合计占12.9%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占2.6%,二级占4.8%,二级及以上合计占7.4%

行政等级结构上看,国省道占总里程的6.4%(比全市低1.6个百分点),县道占农村公路6.7%(低0.4个百分点),乡道占6.2%(低4.2个百分点),县乡道合计占12.6%(低4.6个百分点)。

2-2聊城市公路网现状情况

项目

高速

公路

一级

公路

二级

公路

三级

公路

四级

公路

合计

比重

国道

187.4

211

297.1



695.5

3.8

省道

103.5

266.1

397.3



766.9

4.2

县道



204.2

694.5

394.5

1293.2

7.1

乡道



44.1

479.4

1366.4

1889.9

10.4

村道



150.8

183.8

13271.1

13605.7

74.5

合计

290.9

477.1

1093.5

1357.7

15032

18251.2

100.0

比重

1.6

2.6

6.0

7.4

82.4

100.0

从技术等级结构上看,县道二级公路14.2公里,三级公路96.8公里,四级公路7.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14.2%(略低于聊城平均水平15.8%)。乡道三级公路24.1公里,四级公路89.5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21.2%(高于聊城市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

2-3聊城市和东阿县县道技术等级情况比较



总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聊城市

里程

(公里)

1293.2

0

204.2

694.5

394.5

比重

%

100.0

0

15.8

53.7

30.5

东阿县

里程

(公里)

121.6

0.0

17.3

96.8

7.5

比重

%

100.0

0

14.2

79.6

6.2

2-4聊城市和东阿县乡道技术等级情况比较



总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聊城市

里程

(公里)

1889.9

0

44.1

479.4

1366.4

比重

%

100.0

0

2.3

25.4

72.3

东阿县

里程

(公里)

113.6

0

0

24.1

89.5

比重

%

0

0

0

21.2

78.8

东阿县县、乡道网线路基本情况见表2-5和表2-6

(三)县、乡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通道能力有待加强

国省道调整后,存在部分国省道由于丧失干线功能而被废弃现象,但同时也伴随着通道通行能力有所降低,亟需通过调整县、乡公路系统,完善干线路网布局,辅助补充国省道,提升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2、部分路段街道化现象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阿县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些连接重点乡镇的县乡道多被街道化、城镇化,通行能力明显下降,形成瓶颈路线。一方面,影响县、乡道网整体干线路网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街道化会造成行人和机动车冲突,交通事故增多。

3、技术等级仍需提升

2016年底,东阿县县道中仍有四级公路7.5公里,占6.1%;乡道中四级公路89.5公里,占78.8%。这些低等级县、乡路比重较高,影响了其次干线公路功能作用的发挥。此外,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县、乡道部分线路上的交通量超过了其设计通行能力,交通拥挤现象时有发生,通行能力有待提高。

4、建设养护管理压力较大

虽然近年东阿县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力度较大,但采用的技术标准依旧较低、抗灾能力较弱,且已建成的一大批县乡路已陆续进入了大修期,若不及时安排大修或改建,全县将有相当一部分村镇再次面临行路难的局面。但目前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平台和养护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随着路网的逐步形成和公路服役年限的增加,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资金问题亟待破解。

2-5 东阿县县道网线路明细表

路线编码

路线名称

起点名称

讫点名称

里程总计(公里)

二级

三级

四级

X054

牛店-枣科杨

刘文天

枣科杨

3.587


3.587

0

X055

高集-牛店

高集

S324370000

8.198


8.198

0

X056

赵牛河桥-大桥

赵牛河桥

大桥

19.823


19.823

0

X057

高集-陈集

高集

陈集

15.17


15.17

0

X058

铜城-鱼山

铜城

鱼南村出口

17.337

17.337

0

0

X059

顾官屯-关山

前关山

前关山

17.006


17.006

0

X060

王董-油坊

王董村入口

聊位路

15.702


15.702

0

X090

北张-下马头

C400

下马头

12.697


5.165

7.532

X091

王海-大刘

王海

X058

12.126


12.126

0








2-6 东阿县乡道网线路明细表

路线编码

路线名称

起点名称

讫点名称

里程总计(公里)

三级

四级

Y002

周井-王营

铜鱼路

王营

7.693

7.693

0

Y003

李营-张铁匠

李营

S324370000

3.874

3.874

0

Y004

旦镇-程楼

旦镇十字路口

Y005

4.81

4.81

0

Y005

潘赵-高集

娄集桥

X056

7.34

7.34

0

Y007

邱庄-娄固堆

X055

庙杨村南

10.95

0

10.95

Y008

牛西-旦镇

齐南路

牛东

7.204

0.382

6.822

Y009

张海-史圈

齐南路

董圈

5.527

0

5.527

Y010

赵楼-朱庄

赵楼

村西

7.623

0

7.623

Y011

卜庄-付庄

聊滑路

105国道

9.714

0

9.714

Y014

曲庄-王家庄

后曲

王庄村出口

6.77

0

6.77

Y015

单庄-王坡

周王路

黄河大堤

5.364

0

5.364

Y016

徐楼-闫庄

红庙

X059

4.8

0

4.8

Y017

贾集-刘集

北双庙村入口

刘集村

12.008

0

12.008

Y018

王海-尹庄

王海

大高路

8.132

0

8.132

Y019

陈集西外环-八里王

陈集西外环

C141

11.106

0

11.106

Y024

王坡街

Y015

王坡村西

0.723

0

0.723

三、形势分析和需求预测

(一)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要求

未来一段时期,是东阿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优化期,是东阿县增长新动力逐步形成的培育期,是东阿县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东阿县农村公路尤其是县、乡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农村公路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在农村。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工作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立足“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村公路覆盖广、比例大,在服务“三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必须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先行官”作用。

第二,从人民群众需求看,农村公路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普惠更优质的出行和运输服务。交通运输是重要的民生领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要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人民交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实现交通运输的价值追求。未来一段时期,是东阿县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关键时期,随着广大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出行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多样性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货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经济性、及时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全面提升农村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公路网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完善公共客运服务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农村公路发挥的普惠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宗旨。在农村公路初步成网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把群众出行和运输更便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的服务新型城镇化。

第三,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来看,必须尽快补齐农村交通这个薄弱环节和“短板”。东阿县中长期的发展愿景是加快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推引领经济社会现代化。目前,东阿县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大幅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水平,但农村交通始终是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短板”,必须加大力度补齐。

(二) 需求预测

未来随着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与出行方式的变化,预计未来较长时间段内,公路运输将继续在全市客运体系中占有主导优势,公路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物流业的快速崛起,货运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货物运输需求多样化和物流化特点突出,公路货运量也将持续稳定增长。











四、相关规划解读

(一)《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前,《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已经完成了草案成果并进行了规划公告,征求公众意见。

1)城市发展目标

聊城市以“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为指导思想,紧紧抓住“一区一圈一带”的战略机遇,实现聊城市的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力争把聊城建设成为:“中国江北水城,国际运河古都”;“ 三化协调示范,生态发展典范”;“区域交通枢纽,三省交界中心”。

2)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提出了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即聊茌东都市区,通过中心城区与茌平县城、东阿县城的互动发展,形成多组团、绿心型的发展模式,成为带动聊城市域、辐射三省交界区的核心增长极。

两轴”即依托国家重要通道,面向区域的两条重点城镇发展轴:郑济城镇发展主轴、京九城镇发展副轴。郑济城镇发展主轴依托规划郑济客专(济聊城际)、济聊高速公路-聊商高速、青兰高速公路等国家级通道,串联聊城中心城区、茌平县城、东阿县城、阳谷县城和莘县县城,是未来聊城推动济聊一体化、联系山东半岛、联动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发展走廊。京九城镇发展副轴依托京杭大运河及京九铁路,串联临清、聊城中心城区、七级镇、阿城镇、张秋镇,是聊城市域空间发展的历史主轴线,也是联系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通道。

两带”即聊邯城镇发展带和聊德城镇发展带,分别串联聊城中心城区、冠县县城、郑家镇、东古城镇;聊城中心城区、博平镇、高唐县城等城镇,是从聊城中心城区向周边中心城市经济联系、辐射带动县城的市域内部发展带。

聊城市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情况见图4-1

(二)聊城市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适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综合运输网络结构,推进综合运输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区域间快速、大容量、高通过能力交通运输方式,满足与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一区一圈一带”的大通道运输走廊;完善市域各县市区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尤其加快聊茌东都市区交通联系,加强市内交通联系的安全性、便捷性,促进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2、布局方案

1)公路网

4-1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期末,聊城市干线公路将形成“九环七射九纵十四横十四联”总体空间布局(简称“9691414”网)。

4-2聊城市干线公路网中长期规划示意图

2)铁路

2030年,全市将形成由2条客运专线、2条城际铁路、3条普通铁路组成铁路网(简称“223”网)。其中,两条客运专线为京九客专、郑济客专,两条城际铁路为德聊城际、聊邯长城际,三条普通铁路为京九铁路、邯济铁路、聊泰铁路。

3)航空

2030年,全市将建成一个民航机场、两个通用机场。

4)港航

航道:形成“一纵两横”的货运航道布局和“一湖一纵三横”的总体布局。

5)客货运场站

到规划期末,聊城市将整合公路、铁路、航空、港航多种运输方式,形成“67辅”的客运枢纽布局和8大物流园区布局。

(三)东阿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以上,达到660亿元。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大幅度提高,建成经济社会繁荣、市场体系完善、科技教育发达、民主法制健全、生态环境美好、全民生活小康的新东阿。

(四)东阿县城市发展规划

按照有利于中心城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协调的原则,确定东阿县“一主两副,三轴三片”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两副:一主指东阿县城这一县域中心城市,两副指牛角店镇和刘集镇两个县域重点城镇。

三轴:

包括以下三条轴:一是聊城—县城—大桥镇方向构成的区域主要联系轴,此轴带处于东阿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上。规划加强东阿与聊城之间在交通、用地、设施等多方面的衔接,加快推进聊东同城化。同时针对顾官屯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发展与之配套的相关服务产业。二是依托S324(G341),沿途贯连牛角店—姚寨—陈集—县城—姜楼—刘集6个城镇的县域主要城镇发展轴。此轴贯穿全县南北,城镇呈均衡分布态势,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均衡辐射。规划全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院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此轴线上。三是由县域内沿黄河西岸地区所构成的黄河生态与旅游发展轴,包括牛角店、大桥、鱼山三个乡镇的东部地区。该轴带一方面突出环境保护、生态涵养职能,严格控制人类活动,保障黄河、位山水利枢纽、市级地下水源等区域水资源的安全;同时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业及相关的服务产业,带动沿黄河地区的发展。

三片:在重点完善县城、牛角店和刘集三个主副中心服务功能基础上,形成三个中心城镇核心服务区。包括:一是以县城为核心,包括陈集乡、姚寨镇、大桥镇、姜楼镇在内的县域中心发展片区;二是以牛角店镇为核心,包括高集镇在内的县域北部发展片区;三是以刘集镇为核心,包括鱼山镇在内的县域南部发展片区。

4-3东阿县城市总体规划图

(五)东阿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根据《东阿县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规划东阿县综合运输内各项运输目标如下:

1、公路网

构筑与东阿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布局、资源开发相协调,规模适当、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公路网络,适应东阿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铁路

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节能、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优势,优化东阿县综合运输格局,减轻公路运输压力,为东阿综合交通运输提供多元化运输途径。

3、客货运站场

建立全领域、宽覆盖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系统,加强社区间及社区与城镇间的联系,建成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积极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强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货运站场的管理,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物流支持。

2-8 东阿县公路网规划具体目标

路网

功能

规划目标

连通

水平

1、县域内各乡镇均连接到干线层次路网。

2、县域内各行政村均连接到路网。

3、县域中心至聊城、济南、德州、泰安等相邻各县市区中心都有较顺直的干线连接。

4、县域中心各相邻乡镇之间有干线公路相连,各乡镇与各邻县(市区)之间有干线相连。

5、县域内中心镇保证34条以上干线连接,其它乡镇保证2条以上干线连接。

6、注重成网率,全县域所有行政村至干线路网距离不超过5km,可实现5分钟内到达干线路网,15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

7、县域内主要旅游景区有便捷道路与干线路网相连。

等级

结构

1、县城中心与各中心镇及各中心镇之间以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其它乡镇之间以三级以上公路连接,连接县内各建制村公路全部实现通畅。

2、二级以上(含二级)高等级公路占全路网里程的比重达到14%以上,全路网道路的路面铺装率达到100%。

服务

水平

1、“1小时交通圈”:县中心30分钟内到达聊城,60分钟内到达济南。

2、“半小时快速圈”:相邻乡镇之间车程不超过10分钟,县中心平均可在20分钟内达到各乡镇,全县所有镇村之间平均可在30分钟内通达。

4-4东阿县综合交通布局规划示意图



(六)东阿县旅游发展规划

1)发展战略

包括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兴县战略、省级旅游度假区抓手战略、特色小镇打造战略等。

2)总体目标定位

实施“一、十、百、千、万”的目标体系,实现几大示范目标。

3)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1)全域空间格局

构建“一核两带五片区多节点”的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以阿胶旅游为龙头带动,以黄河旅游为龙脉,以鱼山梵呗为龙尾的旅游格局。

  

4-5东阿县全域空间格局

  

4-6东阿县全域旅游功能分区


  

4-7东阿县全域旅游项目布局图

五、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一)路网层次划分

1、路线功能分类

一条公路在任何体系中都不是独立地服务于出行,其作用通过公路网络中承担的交通组织功能来体现。交通流在路网中的运行是一个由众多车辆不断汇集、转移、分散的过程,在网络中按照交通流运行规律合理有效地进行交通疏通非常必要。通过定义特定路线应该在路网中扮演的角色来对公路进行分类,以揭示这种疏通过程的本质。图4-1和图4-2说明了路线功能分类的基本构想。









5-1中,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多少,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这个地区出行产生和吸引能力。很显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完全满足期望路线的交通组织方式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按照图5-2在有限的交通网络上组织相关的出行:重交通方向上的出行需要通过标准相对较高、能力较大,且尽量直捷的路线来满足;较小的交通量由覆盖更广泛、通达深度更高、标准相对较低的路线来完成。

根据公路在路网中承担交通功能的差异,可将不同路线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连接公路。干线公路主要连接城市等交通需求旺盛的节点,并能够在区域间形成较长距离、连续的快速运输通道,在路网中具有骨架功能,发挥运输动脉作用。连接公路主要服务于乡村、居民点等运输需求较小节点所产生的短途交通或出入口路段运输,侧重于满足路网的可达性等服务要求。集散公路主要连接城镇等具备一定规模交通需求的节点,与干线公路和连接公路两类功能路线相连,在路网中具有桥梁纽带功能,主要发挥承上启下、汇集或疏通运输需求的作用。

总体上看,干线公路主要体现机动性、服务快速运输需求,而连接公路主要体现广覆盖、服务可达性需求,集散公路的功能介于两者之间,兼顾快速与可达性运输需求。在这三类功能层次基础上,为能够更清晰地描述或界定路线在路网中发挥作用的差别,通常又将干线公路中发挥主骨架功能的路线称为主干线公路。公路功能的基本分类见表5-1

需要指出的是,路线的功能分类与区域范围相对应。对于不同区域,同一条公路的功能作用将有所差异。例如,在省域范围承担干线功能的公路,在国家层面可能是集散公路或连接公路;同样,在省域内的连接道路,可能是县域内的干线公路。

5-1 公路功能分类表

功能分类

连接节点

服务对象

服务特征

干线公路

城市、重要城镇

城市所产生/吸引的中长途距离交通,以及城市(镇)较为密集地区的城市(镇)间短途交通

提供快速运输服务

集散公路

小城市、城镇、乡村

与干线及连接公路相连,汇集/集散地方交通

兼顾速度与可达性

连接公路

乡村

乡村短途交通

提供可达性运输服务

2、路网层次划分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对全国路网层次结构的设计,东阿县公路网由区域内的国家公路、调整后的省道和乡村公路组成。其中:国家公路和省道共同构成区域干线公路网,联结省内主要城镇和客货集散中心,主要承担省际间、市市间、县(市)间以及县与重要乡镇间的客货运输,是全省公路网中的“动脉”;乡村公路由县道、乡道以及纳入统计的村道组成,联结乡镇和村庄,主要承担乡镇间、乡村间的客货运输,是省域公路网的“支脉”和“毛细血管”,对主要发挥集散和连接功能。

从技术等级和服务功能上看,本规划根据东阿县域内公路的不同功能,将全市公路网划分为主干线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和连接公路三个层次,也可按照习惯称为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见图5-1

5-1 公路网层次划分与路线功能分类相互关系图

(二)县、乡道的功能定位

1、县道的功能定位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县道是乡村公路的主骨架,主要承担区域中短距离的客货运输,具有集散和联结功能,是对国、省道公路的完善和补充,在公路网中起到“上承国、省道公路,下联乡、村道公路”的重要作用。

2、乡道的功能定位

乡道是指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以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三)规划目标

1、目标节点论证

规划路网布局的本质是把“点”状分布的运输需求源,通过合理的网络有效沟通联系起来。因此,论证需要有效连接的节点是确定县、乡道网规划目标的关键内容。

从连接节点看,我省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连接的是市级、县级城市,具有省级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意义;县道主要连接县城、乡镇和其它特殊区域,具有县级政治、经济意义;乡道主要连接乡镇、行政村等农村居住点,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出行服务。各层次路网节点间有所交叉,但更多的是区别。

本次规划对县道连接节点包括如下:县道公路拟连接包括东阿县城区、所有乡镇、开发区和大型工矿企业、重要旅游景区(点)、高速公路互通。乡道连接节点包括乡镇内主要行政村,以及补充完善县道布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节点的连接。

2、规划目标

根据县乡公路网的功能定位,结合目标节点论证分析,确定东阿县县乡公路网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补充完善国省干线公路运输通道,连接全县所有的乡镇,通达重要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县域次干线公路网络,为全县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四)合理规模研究

1、影响规模的因素分析

影响路网合理规模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需求型因素,如人口及其分布情况、经济规模和产业布局等,主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路网供给能力的要求;二是约束型因素,如土地资源、地理特征等,反映资源禀赋对路网发展规模的制约;在东阿县、乡道网规模的测算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经济总量与产业情况、人口规模及分布、国土面积与地理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区域面积与自然地理特征

公路交通的发展规模还受区域面积的限制,公路密度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规模,在路网效率、国土资源利用等意义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区域公路规模有一个发展的极限水平。同时,公路发展水平还受地理特征的影响,一方面,在高原、山地等地区,公路建设将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地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城镇布局与产业布局,从而对公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很大影响。

东阿县境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40.227.7米之间。地貌类型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等。主要山有艾山,鱼山等。最高点在刘集镇关山村,海拔40.2米,最低点在高集镇庙杨村,海拔27.7米。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东阿的产业、人口分布形态,从而也对路网格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经济总量与产业情况

经济总量与产业布局是影响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将快速增长、产业布局迅速展开,要求加快干线公路建设,迅速增加基础设施规模、优化等级结构、完善路网布局。

近年来,东阿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县委的总体发展思路,用心把握纳入“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叠加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东阿在聊茌东“大三角”地带中的优势,加快“转调创”步伐,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东阿县坚持“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战略,主要产业有阿胶、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等,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阿胶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投资10亿元的阿胶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以铝塑板、铝单板等产品为主的东昌集团,以精品钢球、单晶硅为主的东阿钢球集团,以方便食品为主的东阿华丰公司,迅速成为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东阿工业园区设施功能完善,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

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亿元,增长7.1%,占聊城市的7.0%。1990年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低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1.9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4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6元,分别增长8%8.5%

经济总量的提高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要求优化公路布局,提高公路运输能力,为东阿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人口规模及分布

公路交通的功能是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人口规模与居民点分布对公路交通发展有重要影响。人口规模大、居民点多且分布相对分散,则在满足同等交通水平条件下,需要的基础设施规模要大;反之,人口规模小、居民点少且分布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需要连接的节点少,则需要的规模要小。

2016年,东阿县常住人口达到42万人,人口密度较高,近576/平方公里。较为密集的人口分布对公路网总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合理规模测算

拟采用连通度法进行合理规模预测。

1)连通度法简介

节点规模与布局是路网合理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结合山东省区域面积、不同层次公路拟连接的节点数量和分布,按照合理布局要求,运用连通度法测算路网的合理规模。连通度法以网络几何学为依据,假定区域(面积A)内应该连接的节点大致呈均匀分布,则连接这些节点所需的道路长度(L)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4-1

4-1中:L为道路长度;A为区域面积;N为区域内节点数(个);ξ为路网变形系数;C为连通度。

路网变形系数ξ是节点间路线实际里程与节点在地平面上投影点之间直线距离之比,其取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内地形状况和公路线型。一般而言,公路技术等级越低,地形条件越复杂,线型越曲折,则路网变形系数越高。

C为路网连通度,表达路网中各节点间的连通状况。当C1.0时,路网布局为“树”状结构,节点多为二路连通;C2.0时,路网布局大致呈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C略大于3.0时,公路网布局呈方格+对角线型,节点多为六路连通。见图5-2

本研究中,该方法用于测算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合理规模。

树形,C=1.0        格子形,C=2.0     格子+对角线形,C=3.41   正三角形C=3.22

5-2 节点连接模型

2)合理规模测算

在连通度模型中,影响路网规模的参数主要有区域面积、区域内节点数、路网变形系数和路网连通度。

区域内节点数:结合对东阿县乡道发展格局的认识,为保障公路网的覆盖率和通达深度,满足居民出行的实际需求,县道路网补充完善普通国省道,连接到所有乡镇,并覆盖所有重要旅游景区、交通枢纽。乡道应结合完善县道网,连接不属于县道的乡(镇)与乡(镇)之间以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路网连通度:东阿县乡公路将实现相邻区县间便捷连接、县城多出口路网格局、同时连接所有镇,乡镇涧实现连接,因此干线公路网的平均连通度取值约为1.52.5

路网变形系数:东阿县境内地貌以平原为主,对路线线型有影响较小,路网变形系数取值约为1.1~1.2

以此测算,通过连通度法确定的县道公路网的合理规模约180200公里,乡道网的合理规模约170200公里。

六、布局规划

(一)布局思路

立足东阿县实际,着眼于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县道、乡道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为指向,以调整后的国省道和现有的县道、乡道布局为基础,按照“完善县际通道、强化县(乡)际联系、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网络效率”的思路,优化调整、补充完善县道、乡道布局。

具体布局方法是:

1)分国省道和县、乡道两个路网层次考虑布局,其中国省道路线方案采用国家公路网规划、省道网调整规划的成果。

2)县、乡道网在调减纳入到国省道网中的路线、保留其他县、乡路线的基础上,以单因素补充(如强化县际连接、出县通道,加强乡镇覆盖,旅游、枢纽的连通覆盖,矿产资源开发基地路网衔接等)为主要手段,综合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分布、旅游开发等诸多因素,合理选择节点和路径,形成干线公路布局的初步方案。

3)结合交通需求分析、路网效率分析、地形地质条件及资源环境约束等优化县、乡道初步方案,形成最终的县、乡道布局方案。

具体布局技术路线见图6-1

6-1 布局技术路线流程图

(二)县道布局

1、布局调整方案

1)保留通道作用依然显著的县道路线

自县道网实施以来,县道逐渐发展成为区域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托和社会公众出行的习惯性选择。尽管部分与国省道平行的县道,其长距离交通存在被国省道分流的现象,但是,国省道建设对通道区位优势具有提升作用,将促使产业、人口加速向通道聚集,进而产生大量的和转移交通。实际交通量统计结果表明,国省道建成后,绝大部分通道内的县道交通量仍然呈增长趋势。为了突出历史传承,尊重公众的出行习惯,维持县道既有路网形态稳定,保留符合县道功能定位、干线作用依然显著的县道,约108.7公里。

2)新增县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县际通道、连接交通枢纽、完善路网布局,需要新增部分县道,其中国省道降级为县道的32.3公里,乡村道升级为县道的43.5公里,无路新建的29.8公里,共105.6公里。

3)废除部分县道

1)移交为市政道路的路段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地方意见,将城管路段做移交处理。经统计移交城市管理的县道路段,共6.2公里。

2)升级为国省道的路段

根据普通国省道调整情况,部分路段升级为普通国省道,共11.5公里。

3)降级为乡、村道的路段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地方意见,将县道功能弱化的路段做降级处理,共5.1公里。


2、布局方案优化

在县道初步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敏感区分布、交通需求、路网效率等情况,对初步方案进行局部优化,布局优化原则如下:

1)对于某些节点之间的连接存在多种备选路线方案时,依据区域交通需求分析选择交通量大、建设条件较好、与主要交通流向相一致的路线,并进行适当的优化组合,优先利用现有的县乡道路。

2)局部优化路线的走向。对于经过城区的路线,考虑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尽可能避免直接穿越城区,减少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干扰。

3)充分论证路线的工程建设条件。对地形地质复杂、工程难度大,或经过生态脆弱地区的路线,合理确定线位走向,尽可能避让地质灾害频繁路段,避免切割重要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3、县道布局方案

本次规划共优化调整5条县道,废弃1条县道,新增7条县道。

经综合比选分析和路线整合,全县县道网布局方案由15条组成,总规模约214.3公里,扣除重复后里程后约201.7公里,比调整前增加80.1公里。



6-1 东阿县道规划调整构成情况

规划路线构成

里程(公里)

比重(%

总里程

214.3

100

保留原县道

108.7

50.7

原乡、村道提级

43.5

20.3

原国省道降级

32.3

15.1

无路待建

29.8

13.9

(三)乡道布局

乡道网调整步骤和县道网基本相同。

本次规划共优化调整6条乡道,新增8条乡道,废弃6条乡道。

经综合比选分析和路线整合,全县乡道网布局方案由19条组成,总规模约182.3公里,扣除重复后里程后约180.3公里,比调整前增加约66.7公里。其中保留原乡道80.9公里,国省道降级3.3公里,原村道提级86.4公里,原县道降级3.4公里,无路待建6.3公里。

6-2 东阿乡道规划调整构成情况

规划路线构成

里程(公里)

比重(%

总里程

180.3

100

保留原乡道

80.9

44.9

原国省道降级

3.3

1.8

原县道降级

3.4

1.9

原村道提级

86.4

47.9

无路待建

6.3

3.5

(四)编号设想

本轮规划对县乡公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规划路网主体仍由老县乡公路组成。编号综合考虑路网形态、用户使用习惯和社会的可接受程度,适当调整原县、乡道编号规则,重新梳理县、乡道编号体系。

对调整后的县道进行编号,总体以现有编号体系为基础,充分考虑原有编号的延续性,新增线路补充废弃线路编号位置,并适当延长以纳入新增县道路线。

乡道方面,由于废弃和新增线路较多,重新梳理编号体系。

七、实施设想

(一)远期技术等级构想

结合发展需求和建设条件,并充分考虑未来10多年的建设可能,预计到2030年,东阿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100%,乡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50%左右。

(二)实施安排

按照“突出重点、把握节奏、协调推进”的原则,以适应和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结合交通需求和建养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力争通过10多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东阿县乡公路网。












八、资金需求

(一)资金需求匡算

在全区县乡公路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东阿县实际,预计规划期内东阿县乡公路网规划建设共需资金约?亿元。

(二)资金筹措分析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努力保证资金的落实,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利用部门优势,加大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多争取项目,多争取资金。

二是加大区财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努力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和管理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保障机制。

三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养补助资金调控管理方面能力,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管养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九、措施与建议

1)加快推进后续工作,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规划报告编制完成后,加强与规划、国土、环境等相关部门沟通,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尽快报送上级部门审批或备案,明确规划的法律地位。

2)建议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县乡公路检查验收小组,对于部分拟升级路线,特别是在建和未达标的路线,待改造达标后,经检查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办理升级和移交手续。对于降级的省道,应及时与市公路局协调,办理移交手续,确保移交后的正常的养护管理。对于穿城镇路段,县交运局与市政部门协商,移交市政部门管养。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能力和水平。加强县乡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国省道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提高养护决策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东阿实际特点的管理模式。

4)完善投融资政策,稳定建设养护资金渠道。完善公路建设、养护的投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公路投融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建议县政府加大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县乡道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其它市场融资模式,继续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公路发展。


附表1 东阿县道布局调整建议

路线

编码

路线

名称

起点

名称

讫点

名称

原里程

(公里)

扣除重复

后里程

(公里)

调整原因

调整建议

调整后

里程

(公里)

调整后扣除重复后里程

(公里)

一、原县道调整优化

1

X055

高集-牛店

高集

S325

8.198

8.198

优化线形,X056高集段向北延伸,赵牛河桥至雷庄段调整为X055路段

X056赵牛河桥至雷庄段调整为X055路段

12.823

12.823

2

X056

赵牛河桥-大桥

赵牛河桥

大桥

19.823

19.823

优化线形,X056高集段向北利用Y005潘高线延伸至娄集桥,赵牛河桥至雷庄段调整为X055路段;G105改线,赵庄村南至大桥镇段改为X056路段

X056高集段向北利用Y005潘高线延伸至娄集桥,赵牛河桥至雷庄段调整为X055路段;G105赵庄村南至大桥镇段改为X056路段,原X056赵庄村南至大桥段降为村道

23.531

24.256

3

X057

高集-陈集

高集

陈集

15.17

15.17

东阿县城北环向东延伸,陈集镇入环线范围内,终点由陈集调整到北环

终点由陈集调整到北环

13.27

13.27

4

X058

铜城-鱼山

铜城

鱼南村出口

17.337

17.337

铜城至西堂村段位于城市建成区内,街道化严重

铜城至西堂村段调整为市政道路

14.168

14.168

5

X091

王海-大刘

王海

X058

12.126

12.126

王海子村至曹庄段位于城市建成区内,街道化严重

王海子村至曹庄段调整为市政道路

9.058

9.058

二、原县道废除

6

X054

牛店-枣科杨

刘文天

枣科杨

3.587

3.587

原草寺村东至枣科杨村段(11.5公里)线位被S105占用,剩余路段里程较短

草寺村东至牛角店镇段(3.587公里)降为乡道



三、新增县道

7







枣科杨-大太平:G105改线,枣科杨至大太平村段仍发挥干线作用

调整为县道

11.6

11.6

8







于前-大周:S325G105改线,改线为县城规划北环,干线作用突出

新增为县道

17.201

15.5

9







赵牛河桥-郑屯:起点位于赵牛河桥(东阿茌平界),终点位于东阿县郑屯村。包括茌东大道东阿段和规划县城东环,茌东大道作为茌平县、东阿县交通大框架的重要一环,是连通郝集工业园区与东阿经济开发区两大产业园区最便捷的通道,而胡楼至郑屯段则为东阿县城规划东环

新增为县道

15.0

12.7

10







旦南-大侯:黑龙江路东延东阿段,是聊茌东交通大框架的重要一环,黑龙江路将东延至聊城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郝集工业园区),规划继续东延至S105

新增为县道

9.576

9.576

11







郑屯村至王宗汤村:东阿规划县城环线和聊城规划东外环连接线

起于郑屯村,向西利用改线后G341至马安村东,继续向西新建线路至王宗汤村

8.133

1.5

12







闫庄村至艾山村:艾山至沉沙池旅游公路,实现区内果蔬公社(陶庄村)、沉沙池湿地公园(东沉沙池)、艾山旅游景区与青兰高速徐楼互通、旅游通道G341的快速直达。

起于闫庄村,向东主要利用Y016CA11等至艾山旅游景区,组成县道

12.639

12.639

13







西崔村至后殷村:路线较长,连接较多村镇,并实现邓庙、曲山温泉度假区与森林公园

的快速直达,同时串联了G341、关顾路、铜鱼路等干线公路

起于西崔村,向东主要利用C610G341,向北与G341共线后至后王营村,向东利用Y002至铜鱼路,并新建部分路段至后殷村,新增为县道

18.518

15.774



附表2 东阿县县道网调整方案

序号

编号

调整前

编号

路线名称

起点

名称

止点

名称

里程

(公里)

扣除重复后里程

(公里)

主要控制点

路线组成

县道

国省道

乡道

村道

新建

合 计

214.322

201.669


108.683

32.291

24.237

19.271

29.84

1

X055

X055

赵牛河桥-牛店

赵牛河桥

牛店

12.823

12.823

赵牛河桥、高集镇、大楚村、牛店

12.823





2

X056

X056

娄集桥-大桥

娄集桥

大桥

23.531

24.256

娄集桥、高集镇、姚寨镇、大桥镇

13.959

2.232

7.34



3

X057

X057

高集-胡楼

高集

胡楼

13.27

13.27

高集镇、前屯村、张楼村、陈集镇

13.27





4

X058

X058

西堂-鱼山

西堂

鱼南村出口

14.168

14.168

西堂村、小店村、周井村、鱼南村

14.168





5

X059

X059

顾官屯

-关山

前关山

前关山

17.006

17.006

闫庄村、王小楼村、陈店村、前关山村

17.006





6

X060

X060

王董-油坊

王董村

入口

聊位路

15.702

15.702

王董村、葫芦头村、姬庄村、油坊村

15.702





7

X090

X090

北张-下马头

北张村

下码头

12.697

12.697

北张村、牛东村、下码头村

12.697





8

X091

X091

曹庄-大刘

曹庄

葛集

9.058

9.058

曹庄村、孙庄村、芦庄村、葛集村

9.058





9

X092


枣科杨-大太平

枣科杨

大太平

15.0

12.7

枣科杨村、张楼村、陈集村、大太平村


15.0




10

X093


赵牛河桥-郑屯

赵牛河桥

郑屯

15.0

15.0

赵牛河桥、胡楼村、郑屯村


2.2



12.8

11

X094


于前-大周

于前

大周

17.201

15.5

于前村、胡楼村、洼李村、大周村


10.115

1.986


5.1

12

X095


旦南-大侯

旦南

大侯

9.576

9.576

大侯村、程楼村、旦南村



3.744


5.832

13

X096


郑屯-王宗汤

郑屯

王宗汤

8.133

1.5

郑屯村、马安村、王宗汤村




6.0

2.133

14

X097


闫庄-艾山

闫庄

艾山

12.639

12.639

闫庄村、徐楼村、艾山村



3.474

7.265

1.9

15

X098


西崔-后殷

葫芦头

后殷

18.518

15.774

西崔村、刘集镇、后王营村、后殷村


2.744

7.693

6.006

2.075









附表3 东阿乡道布局调整建议

路线

编码

路线

名称

起点

名称

讫点

名称

原里程

(公里)

扣除重复

后里程

(公里)

调整原因

调整建议

调整后

里程

(公里)

调整后扣除重复后里程

(公里)

一、原乡道调整优化

1

Y003

李营-张铁匠

李营

S325

3.874

3.874

向西延长至X055,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完善路网,加强路网衔接

向西延长至X055

11.243

11.243

2

Y008

牛西-旦镇

齐南路

牛东

7.204

7.204

向北延长与黑龙江路相连,有利于优化路网,加强路网衔接

利用村道C391北延至旦南村

7.91

7.91

3

Y009

张海-史圈

齐南路

董圈

5.527

5.527

C470连接了黄启元草莓公社、东星核桃示范基地等景点,Y009向北延长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连接更多村庄,有利于完善路网

向北利用C470延长至黄启元村北

10.292

9.835

4

Y010

赵楼-朱庄

赵楼

村西

7.623

7.623

向西、向南延长连接了更多村庄,有利于完善路网,加强路网衔接,更好发挥乡道功能

Y010终点利用CF48CZZ3向西延长至堂子村北,并利用Y011至洼李村,起点向南利用村道C074C103延长至G105

19.098

18.913

5

Y015

单庄-王坡

周王路

黄河大堤

5.364

5.364

向北利用C548C516C762等村道延长至徐楼互通立交,有利于联系更多村庄,增强乡道功能,强化路网衔接

向北利用C548C516C762等村道延长至徐楼互通立交

12.984

12.801

6

Y018

王海-尹庄

王海

大高路

8.132

8.132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王海子村至任集村段位于城市建成区内,两侧街道化严重

王海子村至任集村段调整为市政道路,起点调整为任集村

5.721

5.721

二、原乡道废除

7

Y002

周井-王营

铜鱼路

王营

7.693

7.693

打造旅游公路,已调整为县道

全线调整为县道



8

Y004

旦镇-程楼

旦镇十字路口

Y005

4.81

4.81

黑龙江路东延占用部分线位

户庄村至辛庄村东废弃,其余路段调整至Y008



9

Y005

潘赵-高集

娄集桥

X056

7.34

7.34

X056路线调整,从高集向北利用Y005延长至娄集桥

全线调整为县道



10

Y011

卜庄-付庄

聊滑路

G105

9.714

9.714

Y011洼李村至聊滑路段形成东阿新西环(其中洼李村至S325段调整为县道,S325至聊滑路段调整为改建后S325路段),剩余路段较短

Y011洼李村至S325段调整为县道,S325至聊滑路段调整为改建后S325路段,剩余路段组成Y010



11

Y016

徐楼-闫庄

红庙

X059

4.8

4.8

打造旅游公路,青兰高速西侧路段已调整为县道,剩余路段里程较短

青兰高速西侧路段调整为县道,剩余路段降为村道



12

Y024

王坡街

Y015

王坡村西

0.723

0.723

里程过短,仅连接了王坡村

全线降为村道



三、新增乡道

13







于前村-陈集村:县城规划了东环,S325东环段改线

郎坊村-陈集村降为乡道

3.3

3.3

14







牛东村至草寺村:X054原草寺村东至枣科杨村段(11.5公里)线位被S105占用

X054牛东村至草寺村段调整为乡道

3.439

3.439

15







田庄村至前八里村:路线较长,联系村庄较多,具备乡道功能

利用C223C256CB88C210,并新建部分线路组成乡道

13.384

13.384

16







朱圈村至大桥镇:连接了黄河自驾露营公园、百里黄河省级旅游度假区、黄河森林公园等众多景点,以及朱圈村、下码头村、王洼村等众多村庄,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沿线村庄经济社会发展

利用C408C405C141等村道路段组成乡道

15.52

14.453

17







凌山村至芦庄村:连接了X091G341,有利于完善艾山旅游公路集疏系统。联系了凌山村、井圈村、张道口村、芦庄村等村庄,有利于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利用C181C185C183CA11C990CB03等,并新建部分线路组成乡道

10.652

10.652

18







姜韩村至梨园村:路线较长,联系村庄较多,具备乡道功能,并完善森林公园、曲山温泉度假区道路系统

利用C534CD31C543C581等组成乡道

7.734

7.734

19







鱼北村至西苫山村:联系了鱼山风景区、苫山古村落民俗村等景点,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沿线村庄出行

利用C574C570CFP1CJ30C744CD47等组成乡道

7.0

7.0

20







四合屯至前关山村:联系了苫山古村落民俗村、净觉寺文化旅游区、位山南水北调主题公园等景点,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沿线村庄出行

利用C750C695C706C724等组成乡道

12.648

12.648








附表4 东阿县乡道网调整方案

序号

编号

调整前

编号

路线名称

起点

名称

止点

名称

里程

(公里)

扣除重复后里程

(公里)

主要控制点

路线组成

国省道

县道

乡道

村道

新建

合 计

182.259

180.367


3.3

3.439

80.932

86.377

6.319

1

Y001

Y003

李营-柴王庄

李营

柴王庄

11.243

11.243

李营村、张铁匠村、柴王庄村



3.874

7.369


2

Y002

Y007

邱庄-庙杨

X055

庙杨村南

10.95

10.95

邱庄村、娄固堆村、庙杨村



10.95



3

Y003

Y008

牛西-旦镇

齐南路

牛东

7.91

7.91

牛西村、旦镇



7.204

0.706


4

Y004

Y009

黄启元-董圈

黄启元

董圈

10.292

9.835

黄启元村、尹海村、董圈村



5.527

4.308


5

Y005

Y010

周庄-洼李

周庄

洼李

19.098

18.913

周庄村、朱庄村、赵楼村、洼李村



12.408

6.505


6

Y006

Y014

曲庄-王家庄

后曲

王庄村出口

6.77

6.77

后曲、王庄村



6.77



7

Y007

Y015

徐楼-王坡

徐楼

黄河大堤

12.984

12.801

徐楼、单庄、王坡



5.364

7.437


8

Y008

Y017

贾集-刘集

北双庙村入口

刘集村

12.008

12.008

北双庙村、刘集



12.008



9

Y009

Y018

任集-尹庄

任集

大高路

5.721

5.721

任集村、尹庄村



5.721



10

Y010

Y019

陈集西外环-八里王

陈集西外环

C141

11.106

11.106

陈集村、西辛村、八里王村



11.106



11

Y011


于前-陈集

于前村

陈集村

3.3

3.3

于前村、陈集村

3.3





12

Y012


迟桥-付庄

迟桥

付庄

0.5

0.5

迟桥村、付庄




0.5


13

Y013


牛东-草寺

牛东村

草寺村

3.439

3.439

牛东、草寺


3.439




14

Y014


田庄-前八里

田庄

前八里

13.384

13.384

田庄村、杨庄村、前河村、前八里村




10.841

2.543

15

Y015


朱圈-尹庄

朱圈

尹庄

15.52

14.453

朱圈村、王洼村、大生村、大桥镇




14.453


16

Y016


凌山-芦庄

凌山

芦庄

10.652

10.652

凌山村、井圈村、张道口村、芦庄村




10.02

0.632

17

Y017


姜韩-梨园

姜韩

梨园

7.734

7.734

姜韩村、北旧城村、梨园村




7.734


18

Y018


鱼北-西苫山

鱼北

西苫山村

7.0

7.0

鱼北村、刘楼村、西苫山村




6.058

0.942

19

Y019


四合屯-前关山

四合屯

前关山村

12.648

12.648

四合屯、前关山村




10.446

2.202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