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报告
东阿县第四中学
2024-03-07

东阿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报告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东阿县第四中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报告

 

东阿县第四中学为全面贯彻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2年度,东阿县第四中学继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了劳动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奋斗,提升劳动技能,铸就劳动精神。

 

整体思想

 

东阿县第四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坚持“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以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以家庭、校园、田园、社会的“四园”为载体,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大环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

 

基础性原则

  

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教育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放性原则

 

劳动教育应不拘泥于校内,应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实施途及开展情况

 

东阿县第四中学扎实开展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做到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劳动多样化,不断构建“学科融通、五育互通、全域畅通”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每班每周安排1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教师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学会并掌握劳动技能。

 

学校劳动教育

 

课程引导,强化劳动意识教育

 

充分发挥社团课、劳技课、班会课等课程的正面引导作用,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定期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

 

常规劳动教育课程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且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教学生如何包饺子、蒸馒头、制作感恩贺卡。

 

传统节日劳动教育实践

 

结合各类节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每月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将中国传统节日和劳动教育有效地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挖掘不同传统节日中的劳动素材,使学生深入了解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劳动实践。

国庆假期劳动实践

 

利用节假日,学生们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城镇周边或农村参加农事活动,学习翻地、平整土地和播种、秋收等一些常识,了解不同作物的不同播种和收获时间及方法,体验耕作、收获的过程及“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其他课程与劳动教育实践

 

在各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学校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生物、美术等学科中,渗透热爱劳动的观念;在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效率意识、创新精神;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探究、乐于体验的劳动素养。教师通过学科整合寻找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蒸馒头学生体会到了做任何事情都不简单。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珍惜每一顿饭菜的观念。

 

家庭劳动教育

 

大力鼓励家务劳动,大力倡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广泛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以劳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成长,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学生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

 

社会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校外劳动,开展研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校外公益活动。将校外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活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校针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指标较为单一,仅根据劳动成果进行易于操作的量化评价,未能关注学生劳动学习的全过程和发展素养的全方面。下一步计划建立劳动教育相关制度,保证评价的过程性、及时性、结果性。并不断加强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规范审批报备程序,不断细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要建立学校主管领导、劳动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学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更多的是想培养他们自主、自强、自信的个人品格和观察、思考、探究的学习品质。扎实开展劳动实践课程,既是《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观念。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