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
2024-08-21

第三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第三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特制订第三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如下:

一、备课制度   

    五十周岁以上(含五十周岁)教师可以采用课本备课,入职三年以下(含三年)全部使用手写备课,其余教师使用打印备课。

(一)通读教材备课制度

1、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通读本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册教学内容在本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每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好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课必须对总的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学生学情,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明确各内容。对学期课时进行安排,列出教学进度。

3、集体备课中的总目标、要求等项目在平行班老师共同商议下统一制定。各班老师再根据自己班情、学情进行个体分析,写出教育教学措施,体现班级特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目的。

4、根据教情、班情、学情制定课题或教研专题。

(二)单元及课时备课制度

 

1、单元备课中要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单元课时量安排。

2、每课备课教案中要有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具体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否分列。本科教材的课时安排。

3、每课时教案要依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采取用的教学用具等内容。

4、备课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一要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定;二要符合教学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来定。

5、备课教案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程度的教学设计。备课教案应积极改革、创新,尽量体现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不可过空、过大,严禁“形式教案”“套路教案”。

6、备课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专题)制定相应教学措施,从细微处着眼,做到围绕教育教学进行教科研活动,教学问题为专题服务,专题为课题服务。

7、备课中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8、备课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高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成长,做到面向全体教学,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9、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内容可以是对整堂课教学的思考,也可以针对以下具体的教学点内容撰写: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与过程;教学策略的效果;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火花(问题)等。课后反思不可仅单纯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描述,要有个人思考,要有理论支撑,针对课堂出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0、学期末选择一篇反思精华在学校交流

(三)集体备课制度

1、学校将对集体备课的管理纳入行政管理之中,并将此作为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的内容。管理运行机制为: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

2、每学期初由教研组长负责制定出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集体备课一览表,做到职责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人。

3、年级组长按时组织本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确保备课时间和内容以及中心发言人,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对备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反馈教导处以便解决。

4、所有教师本着合作的原则准时参加本学科(本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主动积极发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提高教研质量。

5、在集体备课后教师本着继承和发扬原则、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其他老师提出的好的教学意见及建议,辈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个性化教案,因材施教,避免出现“模式教育”。

6、每次集体备课后,负责记录的老师整理好过程记载上交教研组长留档。

(四)教案检查制度

 

1、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备课 

2、教研员每月检查一次备课情况并量化得分

3、教主任要在定期检查备课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并予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要针对谈话解决,问题严重的上报并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分析,及时进行整改,跟踪检查。

二、上课

(一)教学常规

1、教师要养成候课习惯,上课铃响前两分钟到达教室,准备组织学生进入学习。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下课不拖堂,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2、教学时教师不得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接打手机,教学中不得随意离开课堂。课任教师首先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安全,其次要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状态,使他们健康成长。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耐心教育,不得有体罚、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

4、练习课时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关注全体学生,组织学生。不得学生自己做练习,教师脱离课堂,自行批改作业。 

5、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得接待家长。请家长时教师务必强调到校时间,必须以管理全体学生为首要任务。

6、上班期间不得随意进入他人办公室聊天,干扰别人工作。

教师严格执行以上规定,一旦发现有违反,按照教学事故处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年底考核一票否决制。

(二)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双基”教学及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拓展学生思维,灵活掌握学习方法,热爱学习为目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有梯次,能够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落脚点,使学生有效学习。

2、各学科教师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保底、培优、带中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课堂生成性问题,能够正面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课堂教学习惯,注意仪容仪表,切实做到言传身教。

5、适当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具备实效性的特点,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6、综合学科教学要根据学科情况设定笔记,当堂记载,不给学生增加课外负担。有些学科作业体现在课本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给予批改。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年级组做到作业内容,书写方式,作业批改符号及评价等级,改错等内容基本统一。

2、严格控制作业量,班主任布置作业,以免积累过量。

3、争取根据生情布置作业,形成作业梯度。

4、作业书写要求质量,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5、作业批改要严格、细致、每空必批,有错必纠,批改符号统一,有鼓励性评语。

 

6、有作业的综合学科,作业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按时批改。

7、教师批改作业时要采取“作业评价成绩+书写规范成绩”的评价方式,还要有意识地留下对作业的指导、激励性批语,要与家长进行互动批语。

四、辅导

1、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要创设良好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学习障碍,及时进行个别化辅导,为中小学生设计教学策略,要做到耐心加细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中上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方法,拓展优秀学生的发展空间。课外辅导以个别为主,小组为辅。

3、学习困难生的作业辅导本要单独设立。每次作业均要认真批改。    

4、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兼顾全体学生,讲究辅导策略,不因为辅导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评价

1、认真组织考核,要改变单一的纸笔考试模式,代之以多种方式的考试,实现笔试、口试、操作、特定情景与行为评价、日常观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并行并重。

2、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时间:每学期学校仅组织期末考试,每次考试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单元综合性练习可以在每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练习时间不超过60分钟。单元练习题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体现基础性、拓展性。    

4、考试、综合练习应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倡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5、每次考试、练习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加强指导分析,提倡运用激励性的改进意见。

六、教科研工作

(一)教师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把日常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全面动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求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在实践中对课题内容进行研究和论证,再将结果运用到教学中,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学校全力支持课题的申报与开展、结题、评奖工作,做到人员、经费、设备、时间的多方落实,支持教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七、教师管理

 (一)为人师表

1、热爱学生。以宽容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去爱学生,促进优秀学生发展,等待学困生成长,在本职岗位上无私无悔地奉献。

2、身正为范。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良好的德行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3、恪守职责。不利用职权采取明要或暗示的方法向学生家长获取利益。不私自在校内进行有偿补课。

4、参与合作。按时、认真参加校内集会: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大课间活动等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起到职责范围相应组织作用;按时、认真参加教育教研工作会、教育教学各种例会及教职工会议。参加所有集会、会议切忌谈天等散漫行为。

5、关注健康。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影响卫生及他人健康。

6、仪容仪表。衣着、发式、举止姿态要慎重稳当,行为举止、仪表风度给学生树立美的楷模。

(二)爱岗敬业

1、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服从分配,听从安排、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掌握现代化教育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学生时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及魅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