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政策解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公布乡村道路名称”专场
字号:
大 中 小



【内容实录】
【发布辞】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地名工作呈现出新特征,乡村地名数量密度需求不断增加,伴随城乡发展建设的需要,村庄周边道路,村内街巷,等各类设施都需要规范命名。为充分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5月,民政部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省、市、县各级相继制定了“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乡村著名行动”工作部署,2024年3月起,我县组织各镇(街道)对辖区内无名乡村道路进行了全面摸排,完成了全县10个镇(街道)的2009条乡村道路的命名工作。
乡村道路命名是乡村地名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为确保乡村道路“有路就有名”,提升道路名称的命名内涵,让乡村地名成为展现新时代乡村良好风貌的有效载体,我县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组织各镇(街道)对需命名的道路情况进行摸排,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全面掌握需命名道路的地理位置、道路性质、起止位置、路面硬化情况、长度、宽度等指标。此次乡村道路命名掌握的标准一般是硬化路面、两辆车能并排通行,同时要求相邻村庄之间加强沟通,避免村庄之间的村道重复统计。
二是严格程序、精准命名。乡村道路命名由镇(街道)人民政府申请,县民政局地名主管部门审核,县人民政府批准。首先,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做好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工作。其次,镇(街道)汇总拟命名详单后,制定镇(街道)地名草图,报县民政局审核。然后,县民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对上报地名进行逐一审核,并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讨论论证,修改完善后形成地名方案定稿,在镇(街道)宣传栏公示七天,无异议后,报县政府审批。
三是突出文化,留住乡愁。此次乡村道路命名覆盖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内部道路。在命名时,严格遵循同一镇(街道)范围内道路不能重名的原则。同时,提升地名文化内涵,杜绝“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的滋生蔓延,注重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特产风俗,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等,用新时代乡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比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从文物古迹、戏曲、节庆、非遗技艺、村规民约等乡村特色文化中汲取地名采词,将已经消失的自然村、村小组等历史地名,及口口相传的小地名等作为乡村地名的“采词源”,既有浓浓的乡土味,提升了乡村地名的辨识度,又展现了当地传统文化,让群众喜闻乐见,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发布人:张强 东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答记者问】
问题:我是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乡村道路命名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这项工作非常繁琐细致,而且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请问,民政部门对乡村道路是如何命名的?
答:为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东阿县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按照“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原则,主要依据以下五个方面,对全县乡村道路进行命名。
一是以“美好愿景名称”命名,有效表达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二是以“村名取字”命名,采取“村名首字+道路特色”命名,使村名与道路有效结合,彰显地名整体划一、规范有序的特点;三是以“百姓约定俗成”命名,依据当地民众多年口口相传的地名,为保留民众生活习惯,持续沿用具有文化内涵的好地名;四是以“地理实体”命名,方便群众记忆、便于定位;五是以红色历史事件或历史事迹命名,让每条路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举个例子:像姜楼镇广粮门村3条街的命名,根据明正统八年(大灾之年),该村赵氏始祖赵德和开仓捐粮7500石,救了一州五县百姓,被朝廷表彰为“义民”的历史事迹。为教育后人,不忘先辈的义举,培养崇德、明德、守德高贵品质,我们把3条街分别命名为崇德街、明德街、守德街。
(回答人:陈顺海 东阿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