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姜楼镇和陈集镇
11371524MB280546XW/2023-40611665
东阿县政府办公室
2023-12-13

“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姜楼镇和陈集镇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今日上午,东阿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21927e8600ebabfdcca4dbbc1956d83.jpg

      东阿县聚焦群众需求,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村级文艺队伍作用,统筹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常态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着力提升农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扎实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本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姜楼镇、陈集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分别介绍了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取得的典型经验和下步工作打算。


【内容实录】

【发布辞】


姜楼镇乡村文化振兴发布辞

各位领导、同志们: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今年以来,我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聚合各方力量,坚持农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多维度、多举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断增进文化活力,通过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基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我镇辖设 6 个新村,共计 35 个自然村,为保证群众活动场所,35个自然村均建成了文体广场,每个村广场面积都达500平方米以上,同时对原有的文体设施进行了提升,丰富健身器材,打造提升农家书屋,通过增加投入,让“硬件”过硬。

文化服务全面提质增效。我镇致力于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体系,乡村春晚、 广场舞大赛、民俗文化展演、文化协会展演、戏曲下乡、公益电影等活动同时发力,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尤其是国庆期间组织开展的“金秋音乐节”活动将时代元素与乡村文化融合,开启了我镇乡村文化活动新篇章。丰富的文化活动在满足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能和支持。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我镇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注重挖掘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吸收民俗文化爱好者搭建民俗文化展演队伍,结合传统节日进行民俗文化展演,秧歌、腰鼓、花轿、旱船、空竹等民俗节目的表演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赋能。

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等活动内容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当前全镇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总体上呈现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趋势。

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我镇35个自然村均配备了一名文化管理员,充分发挥文化管理员的作用,让文化管理员成为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同时注重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培育群众文艺团队扎根乡村“种文化”,现在村村都有一支文化队伍,通过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为建设村级文化品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宣传推广不断深入。我镇借助横幅、宣传车、“村村响”、志愿宣传队伍等围绕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等题材,定期向广大村民推送新理论、新政策,广泛开展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反邪等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践行文明,牢牢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将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切实担负起时代文化使命,深耕文化事业,打好乡村文化赋能组合拳,弘扬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我们将不断丰富基层文化平台阵地,让公共文化服务富有现实的烟火气,提振群众的精气神,孕育好社会良好风尚,以高质量、多频次的文化活动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陈集镇乡村文化振兴发布辞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陈集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扎实开展理论宣讲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元。陈集镇积极探索常态化理论宣讲,组建宣讲团,围绕基层所想、群众所盼,充分利用黄河大集、文艺+宣讲、“党的声音进万家”等活动平台,在公园广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到社区学校讲好中国故事、进田间地头解读惠农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将理论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把理论讲“活”,把精神讲透,推动理论宣讲“走新”更“入心”。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固本。在张楼村打造了“党建一条街”和“廉政文化长廊”,修建了“廉政文化广场”,展示爱党敬党、廉洁从政等文化内容,实现了示范村典型引领;以乡风文明为抓手,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站,实现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配套了文化活动器材、体育健身器材等,11个村收集整理了农耕器具,建设了农村文化展陈室,农家书屋免费开放,让群众实现读书自由,2023年陈集镇被聊城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评为“书香之乡”荣誉称号。

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文化振兴添彩。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节庆期间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比赛、培训等活动40余场。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已演出50余场,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公益电影放映300余场;张太宁、西堂2个庄户剧团业余演职人员达到50多人,每年演出30余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效。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坚持“两文”“两论”协同发力,切实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向上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多形式文艺活动,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典型引领,定期开展“镇村好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让一个个身边榜样带动更多人讲文明、做表率。抓牢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节俭养德的社会风气,做到移风易俗“有人管”、婚丧嫁娶“有章程”、党员干部“守规矩”、宣传引领“新导向”,以移风易俗“小切口”助推乡风民风“大文明”。

文化兴则乡村兴。陈集镇永葆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之初心,勇担振兴乡村文化发展新使命,深耕文化沃土,“赋彩”乡村振兴,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姜楼镇答记者问


问题一:我是聊城日报记者。姜楼镇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效?

答:近年来,姜楼镇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同时,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姜楼镇精心策划文化活动内容,组织各村积极开展广场舞展演、全民阅读、民俗文化展演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通过采取农村文艺队伍、庄户剧团相结合的措施,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进万家”文娱活动,家门口不仅可以听戏看剧,而且还有电影放映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文艺送到百姓身边,让邻里乡亲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方面,姜楼镇依托民间艺术协会广泛开展民俗才艺、太极拳、空竹文化活动,今年举办的“黄河大集”文化活动、“金秋音乐节”等活动更是将文化文艺活动全面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下一步,姜楼镇将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深挖文化资源,突出打造一批特色文艺团体,开展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陈集镇答记者问


提问:我是东阿融媒记者。乡村振兴,文化先行。陈集镇开展了哪些文体惠民活动,是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

回答:今年来,陈集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全面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政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体满意度大幅提升。

强化文化惠民,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在全镇32个村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家暨2023年“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戏曲、独唱、乐器、舞蹈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戏曲文化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丰富群众精神文化,切实保障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举办“书香陈集”书画比赛活动,进一步掀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形成“全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社会新风尚。2023年,陈集镇被聊城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评为“书香之乡”荣誉称号;开展“拒绝邪教活动 创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反邪教“开学第一课”活动,扩大了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陈集镇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陈集镇将常态化举办各类文体惠民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平台和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陈集镇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精神动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