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铜城街道和大桥镇
11371524MB280546XW/2023-26839421
东阿县政府办公室
2023-10-26

“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铜城街道和大桥镇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铜城和大桥.jpg

       今日上午,东阿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乡村文化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东阿县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沿黄区域优势和黄河文化特色,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打造乡风文明阵地,让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强心铸魂。

      本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铜城街道、大桥镇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分别介绍了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取得的典型经验和下步工作打算。

内容实录

发布辞】

铜城街道文化振兴发布辞

铜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付茂鹏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铜城街道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近年来,铜城街道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探索建立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的文化服务体系,把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送到群众“家门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总体来说,铜城街道的乡村文化振兴可以用三种“力量”的汇聚来概括。

第一点是以文化引领,激发乡村振兴“创造力”。

在打造特色文化上,我们整合山东琴书、二鬼摔跤等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队,组织优秀老党员成立了特色宣讲团,开展党的理论、农业知识、家庭教育等特色宣讲,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传统节日义演、“艾山牡丹节”、乡村村晚等系列演出活动,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在打造文旅路线上,我们充分发挥6.5公里的沿黄岸线和艾山牡丹园国家AA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艾山·王道口旅游风情带,同时抢抓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优势,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艾的月亮湾、艾鲤广场、艾的好望角、艾尚民宿等项目,实现了集民宿、特色餐饮、艾草文旅等产业于一体的文旅新高地,擦亮了东阿县文旅新名片,铜城街道被评为山东省文旅名镇。

在打造文化阵地上,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在14个新村(社区)全部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齐了文化管理员、宣传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岗;我们还组建了60支基层文化队伍、57个农家书屋,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满足了群众学习和参与的需求。

第二点是以文化润民,集聚乡村振兴“凝聚力”。

一是道德建设开出文明花。广泛开展新风培育行动,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擂台赛,通过“和谐铜城”公众号开辟“你说我家美不美”专栏,展播美丽庭院示范户,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培育新时代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是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通过乡村阅读和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环境整治呈现乡村美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双百工程”暨村庄清洁行动,充分利用广播、条幅、明白纸等多种宣传方式,发动广大村民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乱摆乱放、残垣断壁等,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发新的容颜。

第三个是以文化聚情,提升乡村振兴“亲和力”。

一方面是丰富文体新生活。我们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和重要节点,通过“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系列活动,开展广场舞比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今年以来已完成送戏下乡演出80场次,展播科教片183部、故事片94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是传承乡村记忆。我们以“民俗”为着力点,充分发掘地方民俗文化。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建设黄河文化馆、艾山乡村记忆馆、大店子村史馆等,绘制了黄河八景、艾山传说等优美墙绘,原貌修复艾山南大街景观,对黄河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建筑年代印记,弘扬黄河文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铜城街道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民素质、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谢谢大家!


大桥镇文化振兴发布辞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大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乡村文化振兴放在党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新活力。

一、以文夯基,优化阵地环境。持续推动5个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镇综合文化站、镇廉政教育基地等基层文化阵地,全镇31个文体广场实现了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改善了“硬条件”,优化了“软环境”。

二、以文塑风,强化榜样引领。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清廉村居等群众性创建工作,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风等身边榜样选树活动,同时利用“三会一课”、学习强国、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常态化讲好身边故事,用“小故事”弘扬“大文化”,全面倡导和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三、以文宣策,传递党的声音。将理论宣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组建桥边姑娘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了31支文艺宣传队,创作了一批以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为各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其中,《桥边姑娘绽芳华 青春献礼二十大》《柳琴快板话廉政》等优秀作品,得到了上级媒体平台的有力推广。

四、以文惠民,丰富群众生活。高质量开展“黄河大集”“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服务和广场舞、运动会等健康文体活动,让基层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去年以来,共组织广场舞大赛、一村一场戏、乡村运动会、我们的村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9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7000余人次。

五、以文促旅,推动产业发展。依托“幸福河畔·和美乡村”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倾力打造“幸福河畔·和美乡村”文明实践展示区,重点建设了黄河豆腐工坊、林下别苑、黄河剧场等多个项目,将黄河手造、研学体验、农家乐深度融合,推动农文旅一体发展。同时,依托“姜庄黄金梨”沿黄种植带,辐射井圈、郭口等村发展600余亩果蔬种植,持续拓宽“百里黄河百里画廊”的沿黄果品种植观光带,打响“沿黄九品·品品连乡”文化品牌。

六、以文护俗,传承黄河文化。高度重视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30余场次。同时,以省非遗“凤凰山传说”为突破口,深入挖掘黄河故事,以市非遗“黄河大秧歌”为突破点,着力打造“一村一舞”品牌。近年来,大桥镇“黄河大秧歌”多次登上中央、省市县媒体大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下一步,大桥镇将继续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更多乡土文化人才,强化文化赋能,努力以文化振兴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铜城街道答记者问

铜城街道人大工作室副主任 宣传负责人  秦丹丹

 

问:艾山村作为铜城街道突出的乡村文化振兴典型,尤其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请介绍一下艾山村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是如何做的?

答:感谢您对铜城街道艾山文旅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依山而建,临河而居的艾山村,正宛如一朵盛放的牡丹,点缀着辽阔的鲁西北平原。近年来,铜城街道坚持“两创”方针,深耕人文沃土,推动文旅融合,持续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铸魂赋能”。

一是全局谋划,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以传承红色基因、传唱优秀民俗为抓手,挖掘艾山村作为传统小山村的红色底蕴、艾草牡丹产业、文化民俗等资源,趟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是锚定“黄河鲁地近郊游”目标,打造一系列特色景点,新建一系列休闲设施,开发一系列度假民宿产品,聚力形成集生态、休闲、旅居相结合的艾山·王道口旅游风情带,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打造更加符合现代人理想的艾山“桃花源”。二是通过“实境课堂”,建设“浸入式+体验式”的现场教学体系,让艾山之行成为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真正做到把根留在艾山,把种子种在游客心里。三是利用“艾草”作为文化展示体验载体,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农品牌项目,实现村内大龄群众“再就业”,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新时代文明幸福生活。

二是夯实基础,开启文旅融合新征程。铜城街道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产业来抓,着力改善环境、完善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能力。一是全域抓环境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行全域环境提升改造设计。二是片区抓节点打造。制定领导干部包片职责清单,指导所包片区打造小品花园,串联景点线路,力争成为文化片区、民俗展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大桥镇答记者问

问:我是东阿融媒记者。请问,大桥镇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使文化振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答:感谢您的提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近年来,大桥镇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坚持以乡风文明为目标,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塑造特色品牌、深入移风易俗,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一、坚持思想强农,强化精神引领。组建政策宣讲队,广泛开展“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实现“习语聊亮”宣讲品牌深入人心。

二、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坚持以“讲、评、帮、乐、庆”固定动作盘活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桥边姑娘”青年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等多种志愿服务力量,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美德信用进乡村、进农家。

三、突出镇域特色,赋能文旅产业。深入挖掘本土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打造了“幸福河畔·和美乡村”文明实践展示区,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实现黄河手造、研学体验、农家乐深度融合。

四、做好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生活。办好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实事,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让基层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