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解读】全县校园周边安全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字号:
大 中 小



一、工作情况
(一)狠抓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园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2次,整改推进会议2次,现场会3次,结合莘县学习经验,打造第二实验小学工业街校区及实验小学主校区样板。11月8日,组织全县各学校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学习;11月26日,组织全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校园周边安全进行现场督导,指导各学校完善“一校一策”工作方案及“两个清单一张图”。加强督导检查。今年来,联合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出租屋、小饭桌、小商店、餐饮店等重点场所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护墙。截止11月30日,全县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共排查问题461项,已整改461项,整改完成率100%。加强学生上下学管理。督导各学校严格落实学生随到校随入校、错时放学的工作要求和“护学岗”制度。持续完善安防设施,增设 25 处硬质防冲撞设施,优化调整 23个出入口,增设 78 个隔离区和 12 套电子监控设备。联合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3 次,摸排建筑工地 7 个、小饭桌11个,确保学生集散时交通安全。
(二)狠抓安全教育。注重形式多样。指导各学校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规划,用好“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安全主题研学,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定期放映交通安全宣传影片,今年已组织相关活动8000余次。注重家校协同。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班级微信群推送、教师家访等形式,常态做好家长交通安全警示、食品安全等宣传教育。
(三)狠抓安全管理。加强校门口交通安全管理。指导各学校设置护学岗,协助疏导上、放学时段道路交通;设置家长等候区域,并通过设置隔离栏、隔离墩、减速带等设施,确保交通安全。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配备专用校车77部,覆盖全县所有城区、乡镇中小学,共服务22所中小学,涉及路线208条,站点308个,每天乘坐校车近万人。通过建立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校车车辆及驾驶人管理档案等措施全力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加强重点学校交通安全管理。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持续优化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重点学校周边交通安全管控措施,改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环境。对实验小学北门两侧绿湖带进行了硬化,有效了解决了上下学接送孩子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存在问题
交通安全教育成效有待提升。部分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方式较传统、效果不佳,存在部门联动不足、沟通协调有待加强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逆行、抢行、乱停乱放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个别学校门前安全设施不健全,交通安全标志标识修护不及时,校内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部分学校位于街道沿线,家长等候区域设置不完善,在学生上、下学较为集中时段,接送人员和车辆秩序较为混乱,影响周边交通安全环境。
三、下步工作
县教育体育局将强化部门协同、加强部门沟通,聚焦关键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守护校园交通安全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合力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治理。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一校一策”制定交通优化方案,因地制宜在校门口设置家长等候区域,组织学校教职工、家长志愿者全力维护好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环境。聚力组织校园护学力量,常态化巡查校园周边重点道路,持续优化完善护学机制,聚焦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形成“警、校、家”联动严管氛围。
(二)全力强化学校内部交通安全治理。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校园内部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严格校内车辆管理,合理设置专用停车泊位,设立限行、限速、禁行等标志,严格实行人车分离通行方式,设立专门的行人和车辆通道,禁止人车混行。督导各学校加强值班值守,加强学校门前硬质防冲撞设施配置和校园门禁智能化管理。
(三)聚力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质效。督导学校认真落实“1530”安全教育提醒制度(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常态上好交通安全主题教育课,创新宣传方式,持续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市安全教育平台,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观看宣传片、宣传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教,尤其是,教育引导骑乘电动自行车的学生和家长规范佩戴头盔,确保上下学途中交通安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