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解读】东阿县国土空间规划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东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
东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实现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中央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决心。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建立“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把每一寸土地都要规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建立“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动态监控,加强管理,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国土空间规划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类规划融合为一,实现“多规合一”,是对县域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国土空间利用、开发、保护、修复活动的基本依据。编制《东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事关我县未来十五年发展的根本性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进展和主要内容
我县国土空间规划于2020年4月中旬启动编制工作,历经三年多时间,紧锣密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机制,根据国家、省、市调度安排,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方案、三条控制线划定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目前,《东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已完成,并充分征求了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于2月22日通过专家评审,4月24日通过县政府常务会和县规委会审议。
下面我主要从国土空间战略目标定位、资源环境底线约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中心城区布局、产业发展空间保障五个方面,作重点说明。
(一)国土空间战略目标定位。确立中国阿胶名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范县城,济南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以康养和高端智造为特色的宜居宜业城市定位。在区域协同发展上,一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联动奏响绿色生态走廊“黄河大合唱”;二要深入实施“融入大济南、承接大转移、搞好大服务、实现大发展”的战略,全面主动深度融入济南都市圈;三要深度链接聊城市中心城区、茌平区发展资源,合力共创聊茌东都市区市域发展核心。
规划期内,与国家新时代特征和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立足东阿县区位交通优势、生态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和城市群网络地位,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山东省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战略部署,突出面向未来、绿色发展、智慧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建设“阿胶名城、生态强县、康养东阿”为纲领,将东阿县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县级典范县城,西联聊城、东融济南的济南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以康养和高端智造为特色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资源环境底线约束。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三条控制底线。2022年10月14日我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经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函确认,正式启用。规划确定全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52.29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2.14万亩、划定城镇开发边界8.07万亩。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围绕建设“阿胶名城、生态强县、康养东阿”的发展目标,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落实国家和区域空间战略,促进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融合共生,依托设施支撑体系网络,形成“一带一心、两轴多点、田水交织”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带是指东阿百里黄河生态文化带,是东阿县生态系统与农业系统的统领带,黄河文化传承与展现、全域旅游的支撑带,全县生态保育与生态保护的核心带。一心指通过中心城区与陈集镇的联动发展,形成县域城镇发展核心,是县域人口、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的核心,是全县发展的带动核心。两轴指聊城—东阿发展轴与县域城镇内部发展轴线,轴线以主要交通线路为载体,是串联县域内部与外部的经济发展轴线。多点主要指县域各类节点,主要包含由两个重点镇、五个一般镇构成的城镇节点区域,由位山黄河公园、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牛角店水源保护区等构成的景观与生态保护节点区域等。田水交织指以巴公河、中心河、班滑河、位山引黄干渠、郭口干渠等分布于县域平原农田中而形成的水渠贯穿、田水交织的生态画卷。
(四)中心城区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由东阿县城和陈集镇联动组成,总规模为40.17平方公里,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万人。坚持“东强、西聚、南美、北起、中提升”发展策略:东部做强产业园区;西部重点打造西部新城、城市会客厅,充分利用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人气;南部重点打造班滑河景观水系和教育、居住新城;北部扩展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北部新城。中部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低效用地整治、城区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提升老城片区品质提升。
(五)产业发展空间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保障重点突出两条主线:一是保证园区发展空间。对经济开发区规划空间进行优化布局,调区扩区范围内涉及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调出,并划入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内。二是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空间。与交通、水利、发改、住建、民政、农业等部门及各镇街充分沟通,落实省市项目及各类项目诉求314项。其中,能源类项目30项,包含各级变电站、储能电站、光伏、风储一体化项目等;交通类项目58项,包含内航河道、高速、高铁、国道、省道、县道以及中心城区道路等;水利类项目3项,包含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黄河防洪工程、水网规划建设项目等,镇街各类建设诉求223项,包含产业类、设施农业、乡村振兴等。
三、下步工作计划
会后,县政府将根据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上级新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成果,力争如期将规划成果报省政府审批。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