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问答】《东阿县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1371524MB280546XW/2024-45340064
东阿县政府办公室
2024-04-26

【简明问答】《东阿县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东阿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问题一:东阿县的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的建设情况,示范区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预防为中心的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成为百姓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东阿县于2012年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并分别于2015年、2018年完成前两次的慢性病复审工作,受新冠疫情影响,第三次复审工作推迟到2024年。

我们创建慢病示范区,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促进慢性疾病的防控和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社会经济负担。总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推进健康东阿建设。

问题二:示范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1、政策完善。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膳食营养、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2、环境支持。示范区建设与卫生城市(村、镇)、健康城市(村、镇)、文明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3、体系整合。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积极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

4、管理先进。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开展健康咨询、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等个性化健康干预。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为突破口,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5、全民参与。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依托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载体,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问题三: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

1、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辖区政府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慢性病防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协作联动、绩效管理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信息,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多部门对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联合督导,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

2、推进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联合教育、体育、市场监管、工会、妇联和爱卫等部门落实各项措施。通过开展健康评估及各类专题推广活动,推动单位和个人广泛参与专项行动,提升健康意识。

3、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构建健康支持环境。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发展基层健康指导员。建设健康家庭、社区(村)、企业、机关(单位)、医院、学校、餐厅(食堂)、市场(超市、商场)、广场(公园)、步道(街道)等支持性环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有条件的社区和公共场所提供体重、腰围、血压等健康指标简易测量服务。

4、普及健康教育。公共场所设有慢性病防控公益宣传广告,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信息。各社区设有健康教育活动室,向居民提供慢性病防控科普读物。学校、幼儿园普遍开展营养均衡、健康体重、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行为方式教育。

5、促进全民健身。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辖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工间(前)健身、健步走、运动会等活动。联合体育部门推广运动处方,开展肥胖、超重干预,促进体医融合。

6、开展烟草危害控制。辖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全面禁止吸烟。依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设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

7、引导合理膳食。倡导绿色、营养、健康的食品与餐饮业发展观念,控制盐、脂肪和糖的使用量,推动低盐、低油、低糖食品开发。完善社区与临床营养支持体系,指导居民合理膳食。

8、推广健康自我管理。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发挥群众组织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为切入点,培育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开展社区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

9、完善健康管理。辖区建立规范的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进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提供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

10、推动高危人群早期干预。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对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

11、推广早诊早治。根据区域慢性病主要负担情况,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针对儿童等口腔疾病高风险人群,推广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预防适宜技术。

12、完善分级诊疗。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签约医生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辖区签约服务覆盖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实现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14、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

15、健全慢性病医疗保障。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

16、推动医养结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紧密结合。

17、加强健康信息监测。利用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和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开展死因、心脑血管事件、肿瘤、伤害登记及慢病危险因素监测,每5年开展一次社会因素调查,及时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并进行新闻发布,为慢性病防控决策提供支持。

18、健全慢性病防治网络。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职能设置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

19、推动工作创新与经验推广。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鼓励政策、机制创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推广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撰写典型案例。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