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阿城镇。
刘宋孝武大明元年,东阿并入谷城。
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后,北部邻边县卢县废,部分划归东阿。铜城镇自宋为东阿地。
明初,县治迁至东阿镇。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阴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县界30公里。
清代,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阴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民国初期,境域与清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阿周边地区曾归属平阿、张秋、徐翼、河西等县。1943年春,根据平阴、阿东抗日工作的需要,冀鲁豫行署决定: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与阿东抗日民主办事处合并为平阿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机关驻原阿东一带,后驻原平阴县城。
1945年冬,平阿县建制撤销,两县复立,原东阿县黄河以东地区划归平阴县,平阴县黄河以西地区归东阿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县机关迁黄河北岸驻铜城镇。
1949年8月,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归阳谷县,原属平阴、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今东阿县境形成。
东阿县辖2个街道、8个镇: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姜楼镇、刘集镇、鱼山镇、大桥镇、牛角店镇、姚寨镇、高集镇、陈集镇。县政府驻铜城街道文化街116号。
扫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