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9月26日,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对全县一千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了医疗巡诊工作。在巡诊活动现场,医疗人员细心地为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血压测量、X光、心电图、腹部彩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项目体检。项目检查后,市退役军人医院内、外科医生详细询问重点优抚对象的身体状况,耐心细致地帮他们分析病情,讲解注意事项。此外,在巡诊过程中,医务人员还认真解答了退役老兵们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及愈后疑难问题,针对有需要的患者指导了下一步的诊疗方向。这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优质医疗服务走进基层,不断满足优抚对象基本医疗服务。让优抚对象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的医疗负担,进一步增强了优抚对象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尊崇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是(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我县《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暨烈士公祭仪式在烈士陵园举行,共同祭奠先烈英灵,缅怀英雄功绩,弘扬革命传统,激发奋斗动力。县委书记祁学兰,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学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洪锋,县政协主席刘凡水,县委副书记葛春刚等领导同志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出席活动。秋日的烈士陵园晴空万里、松柏苍翠,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在首先举行的《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上,全县各界代表庄严肃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烈士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祁学兰向烈士遗属代表颁授《烈士光荣证》,少先队员向烈士遗属敬献鲜花并敬队礼。在烈士纪念日为烈属颁授《烈士光荣证》,是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和拥军优属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大力营造崇尚英雄、铭记先烈、关心烈属的社会氛围具有深远意义。随后,烈士公祭仪式庄严举行。全县各界代表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列队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默哀毕,少先队员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致少年先锋队队礼。在庄严低沉的《献花曲》中,仪仗队官兵缓步抬着花篮,整齐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县委书记祁学兰上前仔细整理缎带,表达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之情。参加活动的各界代表依次瞻仰烈士纪念碑并参观烈士纪念馆,追思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为实现东阿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9月18日,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2023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岗前推介会和安置选岗会。编办、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同志出席会议。统战部、老干局、民政局等19个用人单位、16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参加会议。在2023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岗前推介会上,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2023年安排工作退役士兵个人简历手册和向退役士兵发放用人单位宣传手册,让退役士兵和用人单位之间有初步了解。经过19家用人单位工作人员现场就单位情况、用人方向、薪资待遇等多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及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交流,使双方进行全面了解。实现安置接收“双推介”,切实把“精准服务”和“阳光安置”贯穿到安置工作整个过程。在2023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选岗会上,要求要规范安置程序,严格落实“四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安置办法,接收单位要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开出介绍信1个月内安排退役士兵上岗;强调严肃安置纪律,落实阳光安置,确保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希望退役士兵能继续当好模范先锋,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将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和敢打能胜的军人气质带到新的工作岗位。本次安置选岗会议共设置了25个待选岗位,其中事业编制岗位18个,企业岗位7个。16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按照“积分选岗、阳光安置”的原则,从高到低依次公开选岗,选岗结果当场公布,确认签字后,接收单位与安置其单位的退役士兵现场座谈。经现场选岗,15人选择事业单位、1人选择中央企业,整个选岗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有效保障了安置选岗工作的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得到了退役士兵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与有关部门及时对接,完成安置选岗后人员档案移交、社保医保转接、组织关系转接等后续工作,确保他们以全新的姿态、坚定的步伐、昂扬的斗志,在新的工作岗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增强全民国防教育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爱国拥军参军热情。9月4日,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人民武装部、县委宣传部、教育和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局、第三实验小学在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了开学第一课暨“双拥特色学校”国防双拥展示分享活动。荣立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属代表,二等功臣戴鉴斋、蒋昆,优秀现役军人贾平安,退役军人升旗手杨桐、方庆锋、李久风等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代表及各中小学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人,第三实验小学师生代表等共500余人参加活动。展示第三实验小学向各中小学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人展示了学校“子光之光”红色党建品牌,全环境立德树人国防双拥教育工作,优秀国防教育、双拥宣传书法、绘画、手抄报、板报等,介绍了学校双拥文化,国防双拥活动开展,查看了双拥档案材料,为各校区“双拥特色学校”创建提供了模板参考。迎接在欢迎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代表入场仪式上,伴随着鼓号队《红星歌》《间奏鼓》的声声贺喜,参加仪式人员为荣立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属披绶带、戴红花、送恭贺,代表军地相关部门表达了衷心祝愿和崇高敬意,让立功官兵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在校园树立了“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理念,营造了全社会尊崇军人的社会良好氛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投身军营、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种子。升旗升旗手杨桐、方庆锋、李久风迈着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步伐护送国旗昂首阔步地走向升旗台,伴随着激越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全体人员庄严肃立,齐唱国歌,致以敬意,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点燃了学生们爱国热情,激发了爱国情怀,增强了爱国情操。揭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拥军优属服务中心主任刘延旭,第三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刘培武共同为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双拥特色学校”进行了揭牌,部队的优良作风、军人的优秀品质融入了校园,双拥和国防教育在校园开启了军民共建新篇章。分享橄榄绿的军装、中国红的腰鼓,现役军人和第三实验小学共同敲响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军民共建腰鼓乐章,活动在融媒体中心李艳主持中拉开帷幕。学生们挥舞着手中国旗,军民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南湖行知学校展示的舞台剧《红色的童话》,第三实验小学展示的宣讲《刘胡兰式的英雄孙秀珍》,实验小学、南湖行知学校展示的舞台剧《红高粱》,陈集镇中心小学展示的课本剧《刘胡兰》,第一中学展示的歌曲《不负青春不负你》,到二等功臣戴鉴斋分享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建剿匪、抗美援朝等光荣事迹,二等功臣蒋昆分享汶川地震救援、抗洪抢险、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山林火灾抢险,涉黑暴力团伙围捕等戎光经历,优秀现役军人贾平安分享边防岁月,双拥志愿者展示的快板《军民情 双拥颂》,再至现役军人代表展示队列训练、擒敌拳,军人代表、退役军人代表对飚军歌嘹亮,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人民子弟兵的阳光、坚毅和勇敢,多形式的表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拥军意识,随着第三实验小学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展示分享活动圆满结束,掌声不断的现场,展现了军民团结、军民深情、军民和谐的美好生活,营造出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赢得了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双拥的丰硕成果。活动中,为7户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颁发了喜报、慰问金,少先队员还为上台代表佩戴了红领巾,以表崇高敬意。双拥是军民同心的双向奔赴,活动的圆满举办既是全环境立德树人爱国教育的积极实践,又是国防双拥文化融入校园的有效探索,更是传承接力谱写鱼水情深的忠诚担当。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军地各部门以双拥文化、国防教育、红色资源为载体,与学校特色活动互融同创共建,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爱国拥军情怀,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汇聚强大力量。
连日来,受极端降雨天气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危急关头,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闻令而动、连续奋战,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 谆谆嘱托,映照出军队统帅对人民子弟兵的殷切期许,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1年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建福州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赋诗《军民情·七律》相贺:“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作这首七律是为了表达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 “要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时代新篇。”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 初心如磐,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双拥重大活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地各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以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新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请大家放心,我们来了,大家安全了!”当地时间4月26日,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连夜高速机动630余海里,从亚丁湾赶赴安全局势持续恶化的苏丹,执行紧急撤离任务,全力保护中国在苏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太感动了!”一场现实版的“万里归途”,让身处海外的同胞热泪盈眶,不停挥动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此次苏丹紧急撤离任务,是中国海军继2011年利比亚撤离行动和2015年也门撤离行动后,第三次派军舰执行海外撤离任务。官兵腾出大部分住舱,拿出自己的被褥,只为让脱离险境的撤离人员睡上安稳觉。 用最快速度、最有力行动,牵起你的手,踏上回家路。人民军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同胞身在何处,人民子弟兵将永远守护。 “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2017年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穿透历史、启示未来。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上海南京路下沉广场上,一面古铜色浮雕墙镌刻着毛泽东同志创作的《八连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原上海警备团三营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他们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群众交口称赞。1963年4月,国防部授予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 几十年过去了,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初心未曾褪色。1982年,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勤务,接力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上海兴业路76号,青砖黛瓦、红色窗棂的中共一大会址,在现代都市建筑群中格外醒目,吸引着众多参观者前来瞻仰。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会址内,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上等兵林泽尧正在为参观者讲解。 自1998年起,十中队官兵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毗邻驻地的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史,累计讲解7.6万余场次。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十中队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十中队指导员杨泽楠带着中队义务讲解员们认真查阅史料,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党史故事,带动更多青年人高擎信仰火炬,当好红色传人。 “今年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我们一定会传承好发扬好八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十中队“雷锋班”班长汪凯睿的话道出了官兵的心声。 “人民”二字,字重千钧。有岁月静好时的默默守护,也有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统帅心之所系,官兵身之所往。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军队发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的“冲锋号令”,强调全军要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 军令如山。除夕之夜,由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3支医疗队450名军队医务人员告别家人,乘坐军机奔赴武汉。 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起,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诠释了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的不变军魂。 在知音湖畔,一名治愈患者走出火神山医院,朝着送行的军医赵玉英和战友们深情鞠躬:“感谢解放军冒死相救,因为你们,我更有信心战胜病魔!”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人民子弟兵的这个姿势铭刻在一方百姓和一座城市的记忆中。 “全体人员牢记我军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始终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彰显了我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习近平主席签署通令,嘉奖军队执行疫情防控任务全体人员,激励斗志,振奋士气。 胜利,是人民军队坚定的承诺;冲锋,是人民军队永远的姿态。不论是在烽火硝烟的战场,还是在险象环生的抢险救援一线,人民军队打赢一场又一场恶仗,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书写下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地动山摇,房屋垮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各救灾部队要发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范次生灾害,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 2016年7月,全国多地汛情严峻,防汛救灾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中央军委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新的汛情和救灾需要,指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相关部队迅即奔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发扬我军能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发挥突击队作用,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出贡献。 一次次逆行出征的壮举,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冲锋号,一个个坚守战位的英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从抗击非典、防控新冠疫情,到抗洪抢险、地震救援……人民子弟兵向险而行,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众志成城。他们一次次证明,人民军队不愧是党领导的军队,不愧是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的铜墙铁壁。 “要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支援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要求全军部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 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踏雪登门,看望困难群众。自此,一场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在中华大地铺展开来。 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奏响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新篇。 推进精准扶贫,突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开展军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推荐退役军人担任相关职务;推进教育扶贫,援建中小学3900多所……全军部队在贫困地区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29.3万户贫困户、92.4万名贫困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特殊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感慨:“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 逐梦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广大官兵们坚定表示,一定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尊崇军人职业,维护军人地位,保障军人权益——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在革命纪念馆、在枣园窑洞、在杨家岭,浏览着、聆听着、触摸着、沉思着。 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里,女子民兵连民兵讲解员罗玉在展厅的一幅油画《铜墙铁壁》前站定,向参观者讲述陕北人民踊跃支前、军民血肉相连的感人事迹。 “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当年广为传唱的民谣,唱出了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和平年代,各级党委政府紧扣服务练兵备战,主动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有力地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调研时,常会去当地的部队看一看。踏边关、走戈壁、入班排、看哨所……基层官兵的冷暖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述心声:“我和军队有着不解之缘,对军队怀有深厚感情。从小我就较多接受了我军历史的教育,亲眼目睹了我军很多老一辈领导人的风采,从少年时代就形成了对军队的真挚感情。” 盛夏八闽,山海澄碧。2014年,在八一这个军民共同的节日,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把来自不同岗位的11位双拥模范代表请到预备役高炮师机关,向长期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为双拥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部队多办好事、实事。” 心系官兵,深情厚意。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力亲为,着力帮助驻闽部队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解除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 福州市区,江厝路上车流如织。这条双向四车道的路,东起福飞路,西至五凤山名居小区,中段经过73121部队营区,是营区通往外部的主要通道之一。 “过去,这里可是一段泥泞的乡间小路,战备出动面临着道路窄、行车难的困难,但由于资金不足修不了。”73121部队原部队长朱光泉回忆,1992年11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了解到该部队的实际困难后,当即决定帮助部队筹措资金,修建江厝路。 仅经过40多天的紧张施工,全长2.5公里的重要通道——江厝路,于1993年元旦正式通车。从此,部队紧急出动时间大幅缩短。 对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大事,习近平同志全力支持;对随军家属落户、子女入学等军人关切的“挠头事”,习近平同志特事特办。当时,驻榕部队广大官兵都亲切地称赞习近平同志是“拥军书记”。 进入新时代,双拥工作初心不变,机制一新,站位更高。 “见到大家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也是一名军转干部。”“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关心、倍加爱护。”2014年5月27日,在会见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滚烫的话语,深沉的关爱,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深厚的情感,让千万退役军人热血沸腾。 2017年10月18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宣布: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2018年3月12日,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挂牌成立,负责退役军人思想政治、移交安置、服务管理、待遇保障等工作,组织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双拥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形成军地相互支持、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成为社会共识。 伴随这一历史性步伐,新时代双拥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双拥的法治保障更健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施行,以法律形式明确军人地位、维护军人荣誉、保障军人待遇、优待军人家属,回应了官兵期盼。 双拥的各项举措更务实——着力解决部队官兵安置发展、家属就业、子女教育问题,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近年来,全国累计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0余万人、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14万余人,办理家属随军7万多人,协调40多万名军人子女入园和接受义务教育。 双拥的社会参与更凸现——全国目前已拥有10万多个社会拥军组织,30多万家企事业单位、3万多个街道和社区与部队基层单位结对共建,社会参与日益广泛深入。 军地携手,一体推进军人军属荣誉激励与权益保障,满腔热忱关心关爱军人,实实在在解决军属困难,让广大官兵更加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军装的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红军、老战士、军烈属关怀备至,始终惦念。 2014年10月,福建上杭县古田镇,习近平总书记把10位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请到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同他们亲切座谈,拉着老同志们的手,嘘寒问暖。 2019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看到94岁的老英雄张富清,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双手紧握住老人的手,同他亲切交谈并致以诚挚问候。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让老战士老同志享有幸福晚年,让烈士亲属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 帅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亲身示范,在全党全社会激起爱军拥军热潮。 在浙江杭州市,现役和退役军人通过扫码、亮码,就能在浙江萧山医院、杭州口腔医院等31家崇军志愿定点医院享受就诊绿色通道、挂号优先、就诊优先等服务; 在吉林长春市,连续10年开展“情系驻长官兵、关爱革命功臣”拥军活动,用心用情倾听老兵的心愿心声,积极为驻长官兵办实事解难题,带动社会化拥军服务全面开花; 在福建福州市,紧盯部队打仗急用、改革急需,想方设法为驻地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召开各类军地协调会1270多场,协调解决部队营区水电设施改造、高压线迁改等各类问题670多项; ………… 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实际举措,让深情暖意流淌在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心间。 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 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强军深厚伟力 “两年间,1000多封书信,将江淮大地学子和雪域高原官兵的心紧紧相连!”新疆军区某团一级上士赵超说。 他们的故事,要从两年前的春天讲起。一堂有关卫国戍边英雄的讲座后,安徽省安庆市一所小学的学生们纷纷用信纸写下心里话,寄给新疆军区的戍边官兵。“老师常对我们说,赤胆忠心为祖国、为人民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收到信后,赵超缓缓展开信纸,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捧读少年们的信,官兵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山河相隔,军民连心,涌动着同一种家国情怀。 内蒙古大地,青山吐翠,碧草如茵。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7日在内蒙古调研边境管控和边防部队建设情况时强调:“边防官兵很辛苦,各级要把官兵冷暖放在心上,主动靠上去解决实际困难,把各方面保障做到位。” 近年来,全国双拥办常态部署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六送”活动,连续3年组织开展春节专项慰问,给边海防部队和任务一线官兵送去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怀温暖,有力激发官兵卫国戍边昂扬斗志。今年春节前,18个省份167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20余万名党政机关干部、中小学师生和乡村社区群众踊跃参与,向边海防官兵送去7.3万份节日礼包、6万余份慰问书信等慰问品,成为各地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双拥工作的缩影。 “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国防教育,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旨深意远。 3000多所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使学习国防知识、履行国防义务成为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每年上千万大中学生开展军训,增强艰苦奋斗的坚强毅力;边防部队和中小学“同升一面国旗”,激励孩子们争做尊崇军人、关心国防的新时代好少年……在全国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拥军情怀,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只有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大家读懂军人的牺牲与奉献,才能真正让国防观念深入内心。”陆军工程大学政治教员俞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全社会日益加强的国防意识,串起了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同心圆。” 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投身国防、报效祖国作为青春选择和价值追求。 2017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肯定了他们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行为,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饱含深情的回信,鼓舞激荡着青年官兵、万千学子的心。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广大官兵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顺应时代大势,必将为强国强军伟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参军160万人,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2022年8月16日,辽沈战役纪念馆里,一组“东北解放战争人民支前统计”数据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我们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换来的,这里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 人民军队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背后的“胜利密码”正蕴藏其中。 从土地革命战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从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到抗美援朝战争“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设立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在全社会汇聚起爱我中华、心系国防的巨大精神力量;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等系列活动,隆重庄严、直抵人心,极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 峥嵘岁月,砥砺前行。今天的神州大地处处呈现军民携手、团结奋进的动人场景—— 从抢险救灾到安保维稳,一个个人民子弟兵奋勇当先冲锋在前;从大学校园到城市乡村,一批批适龄青年踊跃参军矢志报国;从乡村振兴到都市建设,一项项军民共建的务实举措落地生效…… “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我们要充分认清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意义,发扬光大爱国拥军、爱民奉献优良传统,根据时代变化和工作要求,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航向,擘画新时代双拥蓝图。团结之力更加凝聚,奋斗之姿更加昂扬。 全国人民、全军官兵信念坚定、士气昂扬,把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书写在广袤的国土、辽阔的海洋、浩瀚的苍穹,“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壮阔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来临之际,为让驻阿部队官兵感受更加和谐、团结、温馨的双拥氛围。2023年7月31日,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创新拥军形势,丰富拥军内涵,拓展拥军项目开展了三送服务军营活动。一、医疗健康服务新起点上午8:00,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体检车来到了武警某队,医护人员为官兵们做了血检、尿检胸透、心电图、内外科等项目检查,为每位官兵建立了健康查体“双档案”,通过知识讲座普及常见传染性疾病,结合现场的各种测量结果、问诊、查体等形式,认真评估武警官兵们的身体状况,耐心解答武警官兵们的健康咨询,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和健康指导。体检结束后,“东阿县最美兵妈妈”贤济堂祁红英一行为官兵们进行了中医理疗义诊,为他们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受到官兵一致好评。二、慈善拥军关爱再出发上午9:30,简短的“八一”走访慰问暨“慈善拥军”启动仪式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功举办,县民政局慈善总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一同走访慰问了2名困难武警某队官兵及139户低保五保等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走访慰问的同时,向困难军人军属及困难退役军人送上节日祝福,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三、政策法规讲解又一篇上午11:00,面对部队官兵关注的移交安置等问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室、就业创业室、优抚褒扬纪念室3个科室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武警某队,根据每位官兵义务兵、军士、军官三个不同阶段的服役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官兵们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服役、退役的工作、生活,并鼓励即将退役的战士们继续发挥军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新的“战场”上获取新的胜利。三送服务军营活动,解决了官兵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了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进了军民鱼水情深。下一步,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鼓励激励社会拥军,切实兜底保障底线,重点在“提速、扩面、持续”上下功夫,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营造爱国拥军浓厚氛围,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7月27日下午,县委书记、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祁学兰带队到消防救援大队、武警东阿中队和县人武部走访慰问驻阿部队官兵,并出席2023年东阿县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现役、退役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县委副书记、县长田学超,县政协主席刘凡水,县委副书记葛春刚等领导同志参加活动。在各部队驻地,祁学兰详细了解了官兵们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对他们长期以来在东阿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她说,长期以来,广大官兵视驻地为家乡,待百姓为亲人,积极投身东阿经济社会发展,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抢险救灾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县委、县政府将继续聚焦部队所需、官兵所盼,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支持部队建设,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在随后召开的2023年东阿县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上,祁学兰指出,广大退役军人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同志们时刻保持军人本色,始终与县委、县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努力做到“五个争当”,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争当理想信念坚定的忠诚者,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觉追求,带头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擦亮退役军人的鲜红底色。要争当赓续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带头讲好红色故事,凝聚起推动东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要争当勇于创业创新的引领者,把握政策机遇,让工商户成长为企业,让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要争当积极奉献社会的示范者,常态化开展创文创卫、文明宣传、政策宣讲、爱国拥军等志愿服务,发挥专业技能特长,保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要争当推进乡村振兴的耕耘者,扎根基层一线,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大局,让党旗军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祁学兰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拥军优抚政策,稳定投入建设经费,努力为军人创造安心服役、献身国防的良好环境。要持续深化双拥共建成效,不断提升军人军属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切实巩固和发展军地军民的“鱼水深情”。要持续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用好“建档立卡”服务机制,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温暖退役军人之家,努力让退役军人所急所盼得到满足。田学超主持座谈会并就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提出要求。他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氛围。希望广大退役军人继续坚持和发扬“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光荣传统,永葆军人本色,为谱写全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奋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即将来临。各地各部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一、加强宣传教育浓厚双拥社会氛围。军地各级要抓住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有利契机,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军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引导大家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泛开展读书演讲、书画展览、文艺创演、影视展播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密切军地交流交往,增进军民鱼水情谊。综合运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扬全国双拥模范、“最美拥军人物”等先进典型,营造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社会风尚。二、聚焦拥军服务支持部队备战打仗。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开展调查研究、节日军地走访等时机,主动了解部队在战备训练、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全力服务部队遂行联演联训、科研试验、海上维权等军事任务,及时做好交通、通信、粮油、水电等保障。倾斜关爱任务一线和驻高原、海岛等边远艰苦地区部队,深入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情系边海防官兵”、“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等活动,积极帮助解决急难愁盼,激励官兵心无旁骛投身练兵备战。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服务推进部队战斗力提升。三、突出支持乡村振兴开展爱民助民活动。各部队要自觉践行我军根本宗旨,以4100个定点帮扶村为重点,组织官兵参加乡村道路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农田水利整修等公益劳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深化党建、教育、医疗、消费等特色帮扶,组织开展义务巡诊、助学兴教、移风易俗等活动,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便民服务活动,积极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办实事做好事,树立维护人民子弟兵良好形象。四、落实拥军优抚政策强化社会尊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集中解决一批家属随军就业、子女教育优待、退役军人安置等难题,提升军人军属荣誉感获得感。结合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考评调研,加强拥军优抚法规政策督导落实,有效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积极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关爱帮扶家庭困难的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做好精神抚慰、心理援助等个性化服务。主动看望慰问在乡红军老战士、老复员军人、老支前模范和烈士遗属,积极帮助排忧解难,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节日期间,各地各部队开展活动,要严格落实改进作风、安全保密等要求,做到俭朴节约、务求实效。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0日东阿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东阿县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工作科、县融媒体中心、县第三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暨“筑梦军旅 文化共建 同庆六一”军营开放日主题活动,百余名学生走进军营,度过了一个军味十足的儿童节。孩子们来到武警某部,官兵们展示了特色腰鼓、擒敌拳和军事训练,带领孩子们参观营房,体验装备设施。整齐的内务展示、快准猛狠的擒敌拳动作、技能精湛的武器分解结合演示,官兵们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了军旅文化生活魅力,激发了爱国拥军热情。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与武警某部签署了共建协议,双方将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爱国教育基地建设、文艺体育等方面进行合作,武警某部聘请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西关校区老师为计算机指导老师、腰鼓编排指导老师,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聘请武警某部官兵为学校国防教导员、思政教导员,并颁授证书。不断加强军地交往,巩固和发展和谐的军民关系,实现军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文化共建,军民同乐。孩子们和武警官兵一起学习了艾草加工制作技艺,共同制作面点、学习铜城二郎拳,东阿传统文化与军营特色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既让孩子们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又丰富了军营文化生活。军民互动,同庆六一。孩子们为武警官兵佩戴红领巾,用自己精心创作的画作和《快乐崇拜》舞蹈表演表达对军人的敬意,并和武警官兵进行吹乒乓球游戏互动。最后孩子们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颂伟大的党和祖国,表达对军队的向往,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武警官兵以《强军战歌》把军人的钢铁精神洒入莘莘学子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感,共同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纷纷表示来到军营过六一非常高兴,也要向军人叔叔一样,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爱国拥军等主题教育活动,紧密围绕驻地部队的需求,把东阿特色文化资源引入部队,做到传统文化资源开放共享、联合共创。同时,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向全社会大力传播部队优秀文化成果,讲好强军故事,弘扬爱国精神,促进军民文化共建共赢,共同谱写新时期“军民携手固长城”的时代篇章。
4月27日一大早,东阿县铜城街道迟庄村现役军人迟泽东家门前凤舞龙蟠,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父老乡亲听闻纷纷前来围观,共同见证光荣时刻。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王旭,副县长、公安局长李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苏睿,铜城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郭思军一行为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迟泽东的家属送来了“二等功臣之家”荣誉牌匾、喜报、慰问金和联系卡。“感谢你们为国家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人才,有什么困难,不用联系孩子,找我们就行,我们为你做好服务”,朴实的话语既是对迟泽东同志在部队取得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家属们的诚挚祝贺和关心,更是对他们无私奉献、支持国防建设精神的赞扬嘉奖!据了解,迟泽东2003年8月入伍,因表现突出,2015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20年评为“四有”优秀军官,2022年度作为飞行教官,飞行技术组训能力强,履行职责认真,完成战训任务出色,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对于孩子受到表彰,迟泽东父母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和对孩子的培养,将继续鼓励孩子安心服役,发扬优良作风,争取再立新功,为家乡人民争光添彩。 “一片赤诚报党恩,一腔热血践初心,一生热爱强军梦。”喜报不仅送进军人家庭的门,更送进军人军属的心。我县将持续扎实开展送喜报活动,传递军地双方的温暖与关怀,切实提升军人军属的尊崇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在全社会营造“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让军人军属共享尊崇荣光,激发广大青少年投身军营的热情,为新时代强国兴军凝聚磅礴力量!